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澳门站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澳门站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澳门站  开幕时间2017年7月3日(星期一)下午6:30展览时间2017年7月3日-7月12日展览地点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指导单位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承办单位澳门颐园书画会广州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广州美术学院科研...

活动机构:向日葵美术工作室
活动时间:2017年07月03日-2017年07月12日
活动地点: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
报名费用:免费
报名人数:1 学员

报名参与   登陆后立即报名,马上 登陆注册
  点击分享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澳门站  


开幕时间

2017年7月3日(星期一)下午6:30

展览时间

2017年7月3日-7月12日

展览地点

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



指导单位

广东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澳门颐园书画会

广州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

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

支持单位

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日报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澳门站”邀请60多位艺术家同台展出,共呈现作品67件,其中更有国画大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的精品亮相。展览活动从2017年7月3日至7月12日。


展览前言


地缘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渐成为艺术史研究的热点。在20世纪的美术潮流中,美术家们以及他们的活动、作品所组成的各个文化版块之间的互动、交流乃至于摩擦,“中心”与“边缘”的交换与变动,都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美术耐人寻味的发展脉络,并推动了中国美术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过往被关注的美术版块概念中,“澳门”是一个常常出现,却尚未成为聚焦点的词眼。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放置到全球化的视野当中,澳门在近现代美术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

不言而喻,“澳门”与“广东”这个地域性架构,是我们观察中国美术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澳门在近现代中国是众多文化名流从事文化活动的重镇之一。抗战时期,澳门更成为了除陪都重庆、大后方成都、昆明和抗战前方延安之外,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基地。不少文化界人士和艺术家避难来到澳门,尤其是岭南画派画家在战时的澳门画坛空前活跃。高剑父避难澳门期间,关山月、方人定、司徒奇、何磊等众多弟子辗转来到高氏身边,或继续从师深造,或展开创作活动,高氏还收了众多弟子,其寄居的普济禅院妙香堂,成了“春睡画院”分院。高氏晚年迁居澳门,澳门成为他最后的归宿。高剑父、关山月等先行者的艺术历程中,澳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时过境迁,在历史的巨轮下,中国美术已经历了几个各有不同特色的阶段。但从今天澳门美术的特征来看,依然与广东本土存有明显的文化亲缘关系。

作为有着天然的地理交通渊源以及文化亲近感的澳门和广东,两地间的美术互动则更为频繁。改革开放之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教师们曾多次前往澳门地区举办画展,推动了岭南中国画在全国及域外的流播,为我们后学打下了两地交流的文化基础。随着近年来国家提倡“一带一路”文化经济战略,广东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重新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秉承老一辈艺术家敢于开拓与积极对外的优良传统,亦在近年来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全国及域外的现场写生、美术作品展览和艺术宣传活动。这些对外活动既是为了提高本院师生的文化视野以及促进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画学院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的文化使命与工作职责。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展,曾在新加坡圆满展出,今在澳门隆重举办。本展览集结了关山月、黎雄才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当下在职并从事中国画创作的教师群体的作品,可以说足以体现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学术脉络以及代表目前的整体创作水平。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美院各级领导投入了很大的关注及重视,多次开会讨论展览工作细节,确保展览的质量与学术性。中国画学院负责相关工作的教师、学院国际交流处的同事以及关山月艺术基金会的同仁亦为本次展览的出版物和展品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与劳动。在此一并致谢!希望本次展览作为广州美术学院对外活动的一环,能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祝愿在新的时代语境与思潮的推动下,我们的艺术家能创作出眼界更为开阔的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张彦


部分作品欣赏


黎雄才 二羊嬉春  50x45cm 1991年


关山月 迎春图  93x60.5cm 1978年


梁世雄 松壑鸣泉 136×68 cm 2004年


陈金章 江邨清晓 49x60cm 2013年


杨之光 全国劳动模范汪钧 88x68cm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