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物寄情•黎晓阳艺术作品展7月18日15:30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缘物寄情•黎晓阳艺术作品展7月18日15:30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缘物寄情•黎晓阳艺术作品展7月18日15:30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深圳美术馆协办单位:深圳水彩画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特别支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展览时间:2017年7月18日—7月27日开幕时间:2017年7月18日下午15:30展览地点:深圳美术馆B...

活动机构:唐陆路教画画
活动时间:2017年07月18日-2017年07月27日
活动地点:深圳美术馆B厅
报名费用:免费
报名人数:1 学员

报名参与   登陆后立即报名,马上 登陆注册
  点击分享

缘物寄情•黎晓阳艺术作品展7月18日15:30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深圳美术馆

协办单位:深圳水彩画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特别支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展览时间:2017年7月18日—7月27日

开幕时间:2017年7月18日下午15:30

展览地点:深圳美术馆B厅


黎晓阳,1966年1月生于广东深圳。1988年7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至今任职于深圳美术馆,任推广策划部主任、艺术策展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水彩画会会员。长期以来致力于水彩画创作与研究,主持和策划“广东水彩画名家提名展”;“2013—2014、2015—2016深圳国际水彩双年展”;“2016当代水彩画家邀请展(深圳—广东—浙江)”;“美在斯——陈希旦水彩画研究展暨陈希旦的朋友们——水彩画艺术展”等大型水彩学术研究展。水彩研究专著《广东水彩画的探索与实践》出版发行。作品《水乡晨曦》入选“广东省第六届水彩·粉画展”;作品《汲水》入选“英国皇家苏格兰水彩画家协会第134届年展”并被收藏;作品《晌午》入选“墨西哥国际水彩双年展”;作品《晨光曲》入选“广东省第七届水彩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作品《晌午阳光》入选“广东江西二省水彩·粉画作品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黎晓阳水彩画的演变

文/黄增炎 

晓阳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一直任职于深圳美术馆,这个特殊的场所让他置身于各类展览中,就像长期漫步于美术长廊,使他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尤其具备包容性。以我拙见,他画水彩画主要还不是对水彩形式的钟爱,而是得便于对水性材料的熟悉和把握,可信手拿来,随机应变,为我所用,因而他没有成见,更没有偏见。最近几年,晓阳一改透明水彩画的套路而运用混合画法,他的创作理念,他的艺术追求从此脱离传统水彩画进入了一个新的视野。


水巷斜阳 

56cm×76cm 

混合技法

2014年


传统水彩画主要借助水分的干湿效果表现物象,画家受到了水分干湿特点的限制,从塑造形体的角度说来,“湿”的地方往往不得力,譬如大面积占据画面的部分(天空或地面)。油画则不然,即便虚处也是笔笔得力,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应该说,因“湿”而显得“空虚”不是水彩画的艺术特点,而是一种缺陷,从透明画法产生的一天起,水彩画注定是先天不足。不过,在当代的英国或欧美其他国家,这种现象已经得到改变,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被模糊或被打破,艺术创作获得更大的自由,表现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水彩画这个传统品类在渐渐地演变着,这不仅仅与不断更新的工具材料相关,更主要的是画家的创作观念随着时代的步伐改变了。所谓混合即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甚至水性材料和油性材料的混合,有时很难说这是油画还是水彩画。作为当代画家,他们关注的不是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而是艺术创作的规格和品质。这实际上是对画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验。


水乡晨曦 

76cm×56cm 

混合技法

2013年


画家对于题材的选择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这是画家情感的寄托,是其对于艺术形式美探究的一种途径。印象派画家莫奈一生画过无数题材,而中后期结缘于教堂和睡莲,正是这种选择,使莫奈对于户外光色的探索表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石板岩乡 

56cm×76cm 

混合技法

2016年


到目前为止,晓阳主要的绘画题材是水乡。长期以来,水乡是无数画家尤其是水彩画家云集的地方,同时又是美术院校学生外出写生的基地,比如苏州、绍兴、周庄。有关水乡的绘画作品到处可见,水乡成了通俗文化的一个符号,对于画家来说,这个符号流行得越广就越具挑战性,倘若画家的方式方法比较常见,即便技巧或手段再熟练,其作品也难以跳出俗套。


午后 

56cm×76cm 

混合技法

2014年


晓阳画水乡,自有其难得之处,他笔下的周庄,那些再普通不过的房屋、小桥流水、船家倒影,都具有人文的氛围和沧桑凝重的品质。画面色调浓烈充满张力,物象形态的表现不拘泥于细节,让笔墨的趣味性与绘画材质的可读性跃然纸上。如2015年的《晨光曲》,建筑物与水影具体的形态经过取舍与归纳,回到几何形的分割与组合之中,笔触的肆意挥洒让倒影更具可读性;2013 年的《午后》,建筑物轮廓线被强化,上下相连,形成一个对称的整体,构图饱满,结构坚实,这种强度是一般水彩画不容易达到的。


晨光曲 

56cm×76cm 

混合技法

2015年


有人说,绘画乃游戏于笔墨而已。笔墨是绘画的形式语言之一,是绘画根本性的因素。晓阳对于笔墨趣味性与绘画材质可读性的感悟,使他的创作回到艺术的本体上来,不再简单地描摹自然,不再无奈地受水彩干湿“特点”的约束,他就像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视野,在那里追寻自己的目标,对比之前的作品,他画得越发主动了,这是难能可贵的转变。


秋日暖阳 

56cm×76cm 

混合技法 

2013年


“主动”不意味着脱离客体,画家在观察和表现客观事物中须找到一个主动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是与形式语言的探索运用密切相关的,它体现着画家的创作意图,是超越于客观局限的创造性行为。在2017年的《水影》中,可以看出作者强烈的结构意识:三维空间被减弱,二维空间得到加强,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被概括归纳成几何平面,然后再进行分割与组合,这些几何平面在画面的位置即占有方式,是与对比、统一、均衡、呼应等紧密关联的。在画面明度的处理上,作者有意减弱中间层次,突出黑与白的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特征。


禾寮小景 

39cm×54cm 

混合技法 

2015年


晓阳在色彩的经营上更具主动性,可谓与前期的作品大相径庭。作于2013年的《秋日暖阳》,让我想起凡·高的《麦田》,强烈的阳光穿透云层,把大地映照得火辣辣一般;几处白色墙壁与橘红色窗户的对比,产生颤动的色彩效果,打破水巷的宁静,虽无人烟,可此处无声胜有声,整个画面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


客家围屋之二 

76cm×56cm 

混合技法 

2017年


晓阳的混合画法以干笔见长,干笔可画得凝重、浓烈,相对于传统水彩画来说,这种画法有助于提升造型的力度、厚度和强度。作于2017年的《水巷斜阳》,通篇干枯苦涩的笔触,恰好营造了水巷“干裂秋风”“蕴涵春雨”的妙境,那些错落有致的房屋,呈现出古朴、笨拙之风,一扫江南水乡的轻巧与甜美。再如2015年的《斜阳沉醉》,在色调的表现上达到了超乎寻常的浓烈。水彩画与油画不同,后者可借助颜料的堆积使色彩的强度达到极限,水彩画只能依赖于颜料的透明性能,是不能厚涂的。作者在材料上做了适当的处理(比如涂上底料,在颜料里注入胶合剂),运用渲染法一层一层地将颜色画上去。这种渲染法在欧美水彩画家中被普遍运用,尤其是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画家。


汲水 

56cm×76cm 

混合技法 

2014年


当代艺术家对形式语言的研究和实践,使传统绘画面临着各种挑战,这有助于绘画艺术朝着良性的方向演变。当然,这种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艺术家对当下人文精神的关怀而导致的观念的更新。(黄增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