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将于12月20日开幕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将于12月20日开幕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将于12月20日开幕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开幕时间:2017年12月20日(周三) 下午2:00开幕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展览时间:2017年12月20日-2018年2月25日展览地点:中央...

活动机构:北京思想者画室
活动时间:2017年12月20日-2018年02月25日
活动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2B展厅(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报名费用:免费
报名人数:1 学员

报名参与   登陆后立即报名,马上 登陆注册
  点击分享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将于12月20日开幕     

“桃李桦烛——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

开幕时间:2017年12月20日(周三) 下午2:00

开幕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20日-2018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2B展厅

支持单位:中国文联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中国美协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

文献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



李桦 简介

李桦先生旧照


李桦先生创作版画旧照


李桦(1907-1994)一生的艺术追求和思想理念,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并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青年时期,他积极从事以民族救亡图存为使命的新兴木刻运动,35岁即被徐悲鸿誉为木刻界的“老前辈”。中年以后,他以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致力于高校版画教育体系建设及美术理论研究,晚年担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领导版画界开展各项开拓性工作。李桦为人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朴实无华,其师德人品至今仍被称颂。伍必端先生说他像一颗“透明的钻石”,黄永玉以“一切人格和艺术的赞美,只有李桦当之无愧”,以此形容他的高尚品德。



展览作品(部分)


● 先锋骁将

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一员骁将,李桦与鲁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鲁迅的引导下,他以勤奋的创作和执着的实验态度,将“新兴木刻”这一概念提升到“独立艺术”的高度,同时也最早将创作木刻、复制木刻等沿用至今的版画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这对于新兴木刻运动和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都是不能忽视的内容。此外,李桦终身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平和内敛的性格来践行着“走出书斋”的思想理念。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例子很多,但像李桦这样披上戎装亲历烽烟的却不多见。特别是李桦提倡并推动的“木刻流动展”并配合《现代版画》的出版发行,为普及大众和知识阶层制定了不同的木刻实践方针。因此,如何勾勒出这个特殊的大时代背景,以及在这个大背景下,新兴木刻作为当年的“新媒体”,具体怎样被木刻家运用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中?而李桦作为其中的一员骁将和最佳案例,其个人的作用和艺术语言探索与大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构成怎样的互动和张力关系?这也是这一展览单元所关注的核心。


《晚归》 23×35.7cm 1938年


《从铁蹄下站起来》 22.3×33.8cm 1946年


《汗》 20.3×14.6cm 1947年


《痛悼李、闻二公》 35.3×24.8cm 1947年


《都市的暗角》 24.2×36cm 1947年


《粮丁去后》 23.5×33.7cm 1947年



● 美院先生

作为一个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将艺术家身份次之,且桃李满园的美院老先生,李桦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德高望重、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形象。而作为新中国版画教育的开拓者和系统与格局的建构者,他经历了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两个时期,尤其在后一时期中,他作出的成就和贡献最大。不但主持建立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版画家协会。那么,如何重点突出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李桦对版画教育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建立?而他的教学纲领、结构、人员和课程设置如何确立?当年的教学定位与态度立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怎样的宝贵遗产?本单元将突出李桦作为教育家的活动和学术思想。


《培育革命的接班人》 40.3×44.5cm 1965年


《斗争地主》 19.7×27cm 1951年


《伦勃朗像》 26.7×22.6cm 1957年



《鲁迅在木刻讲习会》 34.8×44.8cm 1973年



● 木刻作家

毋庸置疑,在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李桦是少见的几位实践、理论与教学样样精通的艺术家之一。创作方面,李桦留下《怒吼吧,中国!》、《怒潮》组画、《天桥人物》等针砭时弊的经典佳作;理论建设上,李桦不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版画”词条,并直接参与了中国现代“版画”概念的建构,其生前撰写的美术理论文章更是多达一千余篇。因此,我们将李桦定义为一种“木刻作家”身份,既符合他以刀作笔、刀笔兼得的独特气质,更符合我们对其艺术作者论的美学创作原则的认知。我们将从一个艺术家在各个时期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去考察李桦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

《恕吼吧,中国!》 27.5×18.7cm 1938年


《挣扎》(《怒潮》之一) 19.8×27cm 1947年


《起来》(《怒潮》之四)  19.3×27.2cm 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