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观潮,后浪拍岸
作为一种历时久远的文化传统与常驻常新的媒介方式,水墨艺术已成为中国艺术家呈现内在精神与外部世界的场域。
如何在葆有传统文脉精神特质的同时,打破中-西、古-今、传统-现代的固有学理思维与二元对立模式,融合当代艺术多元、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以艺术家不同的文化视角进入各自创作实践,切入现实文化情境,一直是当代水墨画家们持续探研的课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里程碑年,在这一刻环顾画坛,回望来路,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中国水墨艺术的时代步履。新时期以来的近四十年发展与衍变过程中,水墨艺术创作经历了风格样貌的开拓、技法观念的融创、媒介材料的探索,在承继传统艺术精神的同时,从创作实践、画学研究到展览形态都实现了多方面的拓进延展,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时代格局。
同时,这一历程也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现在与新时期共同成长起来的70、80、90一代青年艺术家,所呈现出的审美趣味与拓展意向。
在70、80、90年代出生的水墨艺术家,具有不同的时代属性与代群特征。自承上启下的使命延展,到开放包容的笔墨实验,再到对于经典与新象的整合表达,在探寻艺术语言、形成自身风格的水墨行旅中,新的时代与环境赋予了他们更为自主、鲜明、独立的艺术选择。
正如这场“水墨新浪——当代中国画青年艺术家年度提名展”所呈现的,无论从艺术语言、意象表达到题材内容,都展现出当下水墨画坛的崭新气象与蓬勃活力。
透过展览的取样观察,当我们将视角聚焦于水墨画坛的新代群,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所凸显的时代特色。其一,表现在对于经典样式与学院风格的持续探索。
在展现传统笔墨语言与章法构图的基础上,很多作品致力于传统出新,以求在图式与格趣上取得某一方面的新意。如山水题材表现山川造化与河山新貌,抒发人文诗意与自然关怀;人物题材注重以形写神与气韵表达,探索表现了乡土风情与民族气质;花鸟题材展现人格情怀与生态家园,见微知着地呈显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
很多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秉承水墨、工笔语言技法的纯正性,重视写生的真实感受,同时兼顾个性语汇与时代趣味的渗透。
其二,表现在都市山水与人物题材的时代拓展。当代城市文化与新的社会语境,滋养了与之相应的时代审美与艺术表现题材,关注新兴的城市风物与万家灯火的世俗题材,成为新的创作焦点。如表现繁华、时尚的都市街景,勤恳劳作、朝夕不辍的城市农民工,行色匆匆、踌躇满志的都市青年等等,新的题材内容赋予了当代水墨以新的艺术语言,而媒介材料、风格技法的相应拓展,也使这一传统画种激发出动人的朝气与生机。
“水墨新浪——当代中国画青年艺术家年度提名展”自2015年秋于北京杏坛美术馆首展以来,已历经三个春秋。
这一展事显现了杏坛美术馆在常年展示名家名作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推荐新人新作的文化主旨与使命意识。
特别是本届提名展由北京杏坛美术馆协同国家艺术基金共同主办,意在向国内外推广展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建构中国当代文化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语言风格。展览的构想与策划思路是带有理想性与使命感的,而具体的作品评审与遴选又是谨密严肃的。
经过长达半年的筹备与征集,此次展览共收到330位艺术家投稿的1336件作品,经过由权威专家团队构成的展览评委会集体评审,最终有60位艺术家的120幅作品入选。正是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征显着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现状与未来。
临艺海以观潮,望后浪已拍岸。新的代群已然宣示着新的时代,如同逐浪翻涌,纷至沓来。他们的步履匆忙而坚定,虽然在路上,却蕴含与召唤着彼岸的理想。
于洋——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戊戌暮春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