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画展 | 思书画印——李铁军近作

时间:2017-03-27 11:18    机构:比玉堂     点击分享


李铁军


199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至2005年就职于肇庆学院。200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篆刻研究室,师从王见教授。现就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品欣赏

海珠艺术家个人工作室扶持项目


鼎湖写生 46×26cm 2014年


|关于写生|

偶然外出写生,总是来去匆匆,通常只是两三天,或者只是半天。但在外写生的感觉很赞,可以暂时抛开日常琐事,心情无比愉悦。所以这种时候的画是放松的、真实的、纯粹的。

写生,也是不求写实。我经常质疑真实反映对象的意义,我更愿意对我的画面负责。


鼎湖写生系列 23×19cm×4 2014年


萝岗香雪写生 180×60cm 2014年


|关于创新|

“笔墨当随时代”的问题,一直都在关心。这几年在美术馆工作,接触了一些当代作品和画家。有些很好的水墨作品,已经摆脱古典的模式,对光、色的表现极其微妙,是当代的面貌,但同时又是东方的审美和意境。这些作品对我的触动不小,常产生模仿的念头,但一直没有付之行动。毕竟这些作品是以反复渲染为主的手法,对于习惯了书写和挥洒的我来说,也是蛮为难的。我一直在尝试一种以书写为手段的、具有当代特质的表现方式。但这应该是建立在不断思考和练习的基础上的,而目前这还处在想象阶段。


园林小景 68×34cm 2015年


山西小铁牛之二  49×38cm 2015年


鞠 68×34cm 2015年 


|关于简和繁|

一般人总是根据画面呈现的“工作量”来衡量画的价值,觉得画得多、满、细腻就好、就值钱。我给他们的解释是:不断在画面上加,是因为画得不好才不断改。画得少的是以为已经很好了,不必再添笔了。这样的画最不容易达到,因为每一笔画到有微妙、丰富的笔墨语言,难度很大,极少人能达到,而看得懂的当然也是高手。所以书法对国画而言很重要,尤其画写意画,不写书法、不理解笔墨,根本谈不上好坏。倪瓒、八大山人的画就是一个极致的典范!

当然,如果是将繁当成一种风格追求,并在反复抒写中得到愉悦、传达美感,那是另一回事。典型代表如王蒙。


2017/03/58d884d5d06918052.jpg

秋 68×34cm 2015年


粉红 49×38cm 2015年


残砖与断瓦 68×34cm 2015年


远古的文字 68×34cm 2015年 


|关于气息|

这可能是书画评论、鉴赏中最难解释的一个字眼。这与对人的品行的评价相类似,确实不好评论,更难以得出统一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评价标准、审美倾向都有区别,判定的结果就会不同。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无法评价了。对人,我们总是可以有文气、优雅、柔美、刚烈、霸气、平庸......的判断与描述;对景物,我们也会有宁静、悠远、磅礴、震撼、平淡无奇......的感受与体验。画面也是一样的,你同样可以解读出各种类似的感受,也可以用同样的字眼进行描述。这种画面给予人们产生的内心的情感、情绪的波动与感染就可以称之为气息。

一般来说,粗看画面,感受一目了然。但有些画面不能细看,物像虽然丰富,但笔墨千篇一律,越看越没意思;相反,有一些可能粗看相差不大,画面甚至很简单,但越看越有内容、越有意思—因为笔墨丰富、有趣味(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理解力)。这样一来,对最初的判断就会有区别,有些甚至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这是一个读画的过程,感受作品气息的过程。可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对同一幅画都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是画魅力所在。


|关于印|

读书期间,对篆刻做过专门的练习,但没有一直持续下来。偶尔刻印,多是自己需要。手头用印,基本自给。我刻印有两个极端:一类是大写意白文,一类是细朱文。

有些朋友喜欢,也会叫我刻,但往往过了好几年,都还没有刻。刻印对于我来说需要专门的时间才能专注下来,否则刻不好,而这种机会通常一年也没有一次。

|关于书法|

除了写小字,也会写些行草,读书时练得较多,也有些体会。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138×17cm 2015年



后记


这本小册子,记录了近几年的所思、所画。

工作事务繁忙,画画的时间很少、很琐碎。所以没有所谓的“大创作”,都是些随手涂抹的小品。

但毕竟还是在画,没有荒废。

册子是海珠区政府对青年艺术家扶持的项目内容,有幸参与,倍感荣幸。感谢海珠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美术家协会领导的关怀。

同时还要感谢比玉堂的引荐和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

路还很长,我们慢慢走……

李铁军

2016年元月


上一篇:70岁奶奶零基础,香港开画展,作品被世界大师收藏!
下一篇:广州市海珠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团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梅社开幕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