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记录就来不及了”——在片片桑叶下听老人们讲那关于丝绸的故事

时间:2017-09-01 10:19    机构:禾一美术     点击分享

“再不记录就来不及了”——在片片桑叶下听老人们讲那关于丝绸的故事


中国丝绸陪伴华夏民族走过了数千年,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传向全世界。1949年以后,中国丝绸业历经潮起潮落,谱写了绮丽篇章。


《桑下记忆》,一本承载着52位老一辈中国丝绸人记忆的书,在这个夏末与大众见面了

2017/09/59a8c2d6c18f81550.jpg

《桑下记忆(第一集)——52位纺织丝绸老人口述史》





由中丝博团队与浙江传媒团队合作而成的《桑下记忆(第一集)——52位纺织丝绸老人口述史》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新书发布会现场


这些精美的丝织产品,兼具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曾在几十年热销世界各地,成为当时“Made in China”的金字招牌,也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传播向世界。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急需外汇,轻纺工业大发展,而丝绸行业占了重头。丝绸曾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80%的外汇储备是纺织(丝绸)行业创造的,纺织(丝绸)人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左:出口标签/右:出口产品商标


几十年过去,那些曾为丝绸织造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人,都已老去。书中的52位主人公基本都是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有3位今年刚过了95周岁。他们为中国的丝绸事业奋斗了一生、倾注了无数心血,同时见证了中国纺织业的许多企事业单位从无到有,又至盛而衰。这些丝绸名人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因而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新中国轻纺发展史的缩影,从他们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奋斗史还原了中国丝绸现代史的原貌。


新书发布会现场


丝绸老人在杭州的5位代表到场,他们是钱同源(原浙江省丝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王象礼(原浙江省丝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来成勋(原杭州都锦生丝织厂总工程师、生产副厂长兼杭州织锦研究所所长)、冯家新(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和徐俊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4年来,采访团队前往首都北京、丝绸重镇吴江、蜀锦之乡西南、丝绸产地江浙沪、柞蚕生产重地辽宁丹东、大连以及山东淄博、青岛和桑蚕原种场所在地烟台等,只为尽可能留下一段完整的“丝绸回忆”。


丝织  陈之佛《十鹤图》(受访者捐赠)


“记得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是漫长的停顿,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忘了’‘不记得了’,望着他们略带歉意的笑容,便有种莫名的心酸……”正如该书主编楼婷所说的,再不记录就真的来不及了。发布会上,楼婷回忆这4年中与这近百位老人的相处与采访过程,也是数度哽咽。


手记:2013.09.17镇江江苏和科技大学蚕桑所的家中。周匡民心脏不好,斜靠在躺椅上,看到我们来,想坐起来,被他的助手阻止。他写有一本《丝绸史话》(20万字)获得国家科普二等奖,说到这本书的出版,谈起其中的甜酸苦辣,他像个孩子伤心地哭起来……世上无难事,怕的就是做的事情不被人理解(补记,老先生于2016.07去世,深感遗憾,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馆及时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

 

手记:2015.08.27我们来到了青岛一条小马路上的沿街居民楼,底层开了一家小店,进得门来,映入眼帘的是放满了各式毛巾的柜子,一位眉目慈祥的老人一动不动地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地方很小,他指指竹床让我们坐。看到我们略带诧异的目光,他解释说,卖点毛巾补贴家用。他的居室狭窄,里间搭了一个阁楼,很早前查阅(丝绸)资料蹲久了,腿麻木没了感觉,不慎摔下楼梯,动手术伤了颈椎神经,从此颈椎以下的部位瘫痪。他,就是陈真光老师,虽然1993年就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但是由于生病,生活依然捉襟见肘。陈老师记忆出奇得好,思维敏捷,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丝绸史侃侃而谈,他说他一辈子喜欢的就是丝绸,他的身体也是为丝绸而残。

 

这是楼婷在书前撰写的手记,实际上也是她为采访做的日记,点点滴滴串联起在辉煌的中国丝绸史背后那一位位鲜活的人们。




/




《桑下记忆有感》


楼师著书,桑下记忆,阅序目录,感动不已。

诸多熟人,有友有师,二十余年,人各东西。

回忆过去,业内会议,笔谈交流,亲如兄弟。

今已老迈,书中又聚,见名如晤,难忍泪出。

感激楼师,促成美意,人生几何,难再相聚。


陈真光老先生在收到成书后作诗一首,真情实感。诗中的“人生几何,再难相聚”,多少透露着岁月无情的遗憾。然而师友们因丝绸结缘,也因丝绸在这本书中相聚,是丝绸人的幸运。楼婷介绍,老人因为身体瘫痪,用手机打字一两个小时才完成这首小诗。


中国产丝绒中东祈祷毯(受访者捐赠)


本书采访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受访者本人工作照片、捐献资料、手笔、图片、书籍、奖章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珍贵丝织品上千件,极大地丰富了丝绸博物馆的藏品。藏品的捐赠,也体现了老一代丝绸人豁达的胸襟。

 

发布会的最后,赵丰馆长为新书、为发布会致辞。他讲述了当时为新书起名的心路,“我希望在我老去之时,能回到有桑麻清香的乡野田间,在桑树下给那时候的年轻人讲述丝绸的故事……博物馆常常要想着去收藏古文物。但是除了文物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收藏,今天要为明天留下一些东西去研究,要为丝绸留下珍贵的记忆。比如,我们要做中国丝绸档案,这一浩大的工程远远超过了博物馆收藏文物的范畴,其中就包括了口述的纺织历史。这一工程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支持,让我们可以继续做下去。”


让我们记住这些老人的脸庞,记住他们为这段丝绸历史曾作出的贡献!


上一篇:线上画展|庄俊彬●诗心独抱丹青事,篆体先修玉石谋
下一篇:见过敦煌壁画,没见过这么不正经的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