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西藏牦牛来广州了

时间:2017-12-29 10:33    机构:大象画室     点击分享

跨越万里,西藏牦牛来广州了


12月28日,由西藏牦牛博物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院共同主办的“牦牛走进羊城——西藏牦牛文化展”隆重开幕。


嘉宾合影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润华致辞


拉萨市文化(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拉巴旺堆致辞


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致辞


西藏牦牛博物馆捐赠人、藏族画家昂桑致辞


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建红和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建华为本次展览开幕式鸣锣



牦牛从远古走来,走进羊城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早在3500-4500年甚至更久远的年代,藏族先民就将野牦牛驯化成家牦牛。几千年来,牦牛与高原藏族相伴相随,尽其所有,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还涉及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深刻地影响了高原藏族的精神性格,成为以往高原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牦牛的被驯养、被役使、被广泛利用,以及被产业化、精神化,是人类文明进程宏伟篇章中的一个独特故事。


牦牛标本


牦牛驮载的高原文化


此次展览,西藏牦牛博物馆带来的馆藏展品,涉及到自然标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等多个门类,展览分为序厅、探秘牦牛、相伴牦牛、精神牦牛、灵美牦牛、风尚牦牛、感恩牦牛六个单元,复原了牧区的部分生活和生产场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展览多处运用多媒体,展示与牦牛相关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场景视频,以展示牦牛在构建青藏高原传统生产生存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藏族人民与牦牛相处的几千年中,牦牛不但是一种物质现象、生产生活方式,而且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高原艺术的主题,并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牦牛文化。牦牛文化是指在牦牛背上驮载的文化。这既包括历史文化、畜牧文化、器物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也包括了高原藏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审美文化,还涉及宗教和哲学文化。在传统艺术中,石刻作品对牦牛形象进行了一定的创造;在现代艺术中,大量雕塑、铸造工艺品也包含相关题材。牦牛也是各民族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常用的题材,他们通过摄影、书画作品重新阐释牦牛的憨厚、忠勇、悲悯,尽命内在品性。


别具特色的展品突显西藏风情


牦牛皮船


在近4000平米的展厅中,展出了500余件展品,其中40%以上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展品中,既有牧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劳动生产工具,也有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有45000年前的远古野牦牛化石,有2000多年前的金质牦牛雕像,有1000多年前的古代战争用品,有明代的宗教用品、清代的彩绘牦牛哈达,还有至今仍在使用的牦牛毛帐篷、牦牛皮船,特别是伴随牧民度过数千年的唯一燃料牦牛粪,也作为展品展出。展品最高等级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藏牦牛博物馆主题画《藏人》 昂桑作品


“牦牛、牦牛”108个转经筒


本次展览的亮点包括:十一世班禅大师为西藏牦牛博物馆亲笔题写的馆名原件;用藏文书写的“牦牛、牦牛”108个转经筒;元代帝师、萨迦派五世法祖、为祖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八思巴法像以及他的《牦牛赞诗》,供观众瞻仰;20多米长的抛石绳“乌尔朵”,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抛石绳,是青海省玉树州捐赠的;以及当代知名艺术家们捐赠的牦牛主题的作品。




广东省是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西藏的省份之一。广东人民和广东援藏干部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粤藏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此次“牦牛走进羊城”展览,既是一次向广东人民的答谢汇报,更是一次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兄弟民族相互了解、增进民族团结的文化交流。

据悉,本次展览展至2018年3月11日结束。


配套公共教育活动 感受牦牛之美



展览期间,广州艺术博物院配合展览将举办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包括体验藏历新年、亲手制作牦牛墨镜、寻找神奇的动物、彩绘牦牛之美等公共教育活动,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了体验西藏牦牛文化独特风情。


精彩现场












上一篇:线上画展 | 秦绪荣:墨溢凝华 撷英拾翠
下一篇:《芳华》取景地,这座法式风情的滇南小城再也藏不住了,坐火车1.5小时就能出趟国。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