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莫里斯:影像与绘画的城市漫游

时间:2018-05-10 10:38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谁是萨拉.莫里斯(Sarah Morris)?她是一位出生于1967年的女性艺术家,在布朗大学和剑桥大学均被授予学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萨拉?莫里斯开始以绘画和电影对“城市”这一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就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一样,在萨拉.莫里斯作品中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质,美国总统、电影产业、奥运会、银行系统、登月周期,甚至是鸟笼、水果、香水和药品包装,都是城市运转中平等的、不可或缺的符号。


2018/05/5af3b145bd1d48778.jpg

萨拉.莫里斯在作品前



此外,为了创作、拍摄“城市”主题作品,萨拉?莫里斯走遍了世界上的很多地方。1998年她拍摄了首部作品《中城》,2008年则拍摄了作品《北京》。而在2018年,她又回到了这座激发了其创作灵感的城市。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名为“萨拉?莫里斯:奥德赛”(Sarah Morris: Odysseus Factor)的展览展示了萨拉?莫里斯“奥德赛”式的创作轨迹,从被艺术家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的绘画与影像作品出发,异域旅行的见闻、画布上迸发的色彩布满了整个展览空间。


《北京》是一部时长为86分钟的35毫米胶片电影,有人认为,它撼动了西方世界将中国视作某种强大的整体性力量的刻板形象。在《北京》中,与环形有关的意象反复出现,并相互链接,形成转喻关系:奥运会五环、以故宫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几条同心环形公路,最后则是一群在广场上练习彩带舞的妇女,彩带色彩鲜艳的布条漩涡似乎也变成了另一种环状物。


莫里斯的每部影像作品都可以被作为独立个体看待,却也可以与其他作品在语境上构成关联。比如,《1972》《里约》和《北京》都与曾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有关;而《洛杉矶》《1972》和《罗伯特.唐恩》则一样展现出对表演的痴迷,并揭示了好莱坞的心理图景和演员们的野心——即便离开了拍摄片场,他们仍在扮演着不同版本的自己。


2018/05/5af3b184964077695.jpg

萨拉.莫里斯 卡萨阿尔塔酒店(里约热内卢) 2012年


此外,萨拉.莫里斯的影像也与其绘画有着关联性。萨拉·莫里斯的绘画大多色彩独特而绚烂,这样的运用在她的影像中得以窥得一斑,在她的绘画中则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绘画看似抽象,极具装饰性,但实际上,这些作品是在点、线和角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出城市、社会和官僚政治的拓扑图。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认为,这些作品是“用以描绘已被资本主义改造为一幅抽象画的(关于建筑、社会或经济)可见现实的语汇表”。


此外,德国美术史学家贝蒂娜.方可(Bettina Funcke)曾如此评价萨拉?莫里斯和她的作品:“她想同时成为作家和主角。对她而言,这意味着主角个性和创作权力的纠缠,在她的绘画和流动的电影图像中,同时也产生了一种令人眩晕的感觉。”


谁是萨拉.莫里斯?或许这就是萨拉·莫里斯:游走在不同的城市,以影像与绘画记录它们的轨迹。


上一篇:绘画和雕塑,谁更胜一筹?
下一篇:看!玻璃里面有星河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