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建钢:分享乐趣 传承文化的收藏家

时间:2018-05-26 15:21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人,收音机和电影机并不陌生,它们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两个传统媒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革新,那些曾经光阴中的旧物件逐渐消失,面对这样的形势,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的《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用三千余部藏品,为我们保存了这段历史。今天,网易艺术采访到了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馆长戚建钢老师,让我们通过他的描述,去聆听那些藏品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个年代电影的“红色基因”。

戚建钢:分享乐趣 传承文化的收藏家

因热爱而收藏 用诚意收购藏品

记者: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萌生了收藏电影机收音机的想法?

戚建钢:我从小便痴迷于收音机、电影机,收藏这些老物件也能延续我自己的爱好,我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当时大概在2007年到2008年期间,我们有一个空置的库房,专门存放这些我收集到的各个藏品。因为藏品数量越来越多,也需要一个好的场地可以对这些藏品进行更好的保存与维护,在与我四姐聊天的过程中,我就与她提到了这个问题。后来我们一想,反正也需要找一个场地去进行藏品存放,不如一起去做一个私人的博物馆,这样一来,我收藏的这些老物件儿有了专门的保存与维护场地,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在那段历史时期,这些老物件儿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激励和激发更多的人对收音机和电影机的兴趣,为和我一样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儿。所以,我就自筹资金建立了《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

记者:贵馆收藏了这么多的藏品,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最令您印象深刻的藏品背后的故事?

戚建钢:我收藏了这么多的藏品,其实它们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博物馆的镇馆藏品——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它是手摇式的两用机。这件物件儿的收藏经历耗费了我两年多的时间,而且它的收藏过程也是历经波折。我当时在网上了解到,美国同样一位收藏爱好家有一套机器,这种电影机本来就很难得,我自己也特别喜欢,我与对方进行了多轮的谈判,对方都不愿意出售。所以,每逢圣诞节或者节假日,我都会以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渠道发祝福,再加上我们都是电影机的收藏爱好者,经常也会聊一下相关的话题,一来二去,就建立了以爱好为基础的友谊。他被我的诚意所打动,彼此熟悉之后,他也了解到我是真心喜欢这个电影机,也能更好地对电影机进行保存,所以两年多之后,我就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将这件藏品收了回来。

戚建钢:分享乐趣 传承文化的收藏家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馆内收藏的收音机和电影机及其相关藏品共计三千余部,除了向您刚才提到的网络渠道的收集方式,您还会从哪些渠道去了解收购这些藏品呢?

戚建钢:其实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各处去寻找、打听之后收藏回来的,但我一般是有目的的进行收藏。因为我从小便痴迷这些电影机和收音机,所以也会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从网上了解之外,朋友的口口相传也是我获取这些藏品消息的渠道,收藏的藏品多了,大家也会对你有所了解,所以也会有一些有藏品的卖家找到我。

首要考虑资金问题 运营模式还在探索

记者:大戚电影机博物馆建立之初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当初是怎么解决的?

戚建钢:困难肯定有,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还有就是当时选址的问题。想清楚了要建立博物馆时,选址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几经波折,我们当时选了怀柔和通州的宋庄两个位置。实地考察与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宋庄是个艺术家集中的地方,在宋庄有句顺口溜:吃饭就是艺术,艺术就是吃饭。这一点很吸引我,再加上性价比等综合考虑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将博物馆建在北京宋庄镇的小堡村。订好了位置,接下来就是资金的问题,既然下定决心要做这件我认为对的事情,我就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在建立博物馆时,除了我自己的平时收藏以及其他所得之外,我的父亲也将他的积蓄给了我,支持我做这样一件事情。解决了这两个大难题,博物馆才开始成立。

记者:未来几年,博物馆有什么发展规划吗?

戚建钢:目前,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电影艺术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共青团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通州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未来,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将以收藏、保护、研究、记录、展示和宣传收音机和电影机文化为基础,通过精心的展示与更完善的服务,成为广大青少年不可多得的科普活动和实践基地。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对我收藏藏品的租赁与收购,可以使更多的博物馆完善收音机、电影机相关的收藏。

戚建钢:分享乐趣 传承文化的收藏家

记者:您觉得私人博物馆行业现在的市场环境如何?与公共博物馆相比,在运营模式上有什么不同?

戚建钢:和过去相比,通过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调动了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建设私人博物馆的积极性,私人博物馆逐渐兴起。但也要看到,每座博物馆的建设都要投入大量资金,从场地的筹划到场馆的建立,从藏品的收藏,到日常的运营,没有充裕的资金是很难建成和维持的。公共博物馆每年会有固定的资金拨入,而私人博物馆相对来说运营模式较为单一,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获取资金维持运营就成为了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电影厅带您找寻电影的“红色基因”

戚建钢:分享乐趣 传承文化的收藏家

记者:我们了解到在博物馆内有一个近200座的电影院专放老电影,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也有研究吗?能不能跟我们简单聊聊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的看法及观点?

戚建钢:是有一些研究。我们都知道,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当时,这部电影摄影机摆放的位置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中国电影,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我们馆内的电影院就会经常播放一些老的电影,比如说《闪闪的红星》、《英雄司机》、《地道战》等等红色电影,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找寻电影的“红色基因”。

说到观点和看法,我个人认为,中国电影在成功发展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吸取西方欧美国家和地区的成就与经验,应该多向好莱坞学习。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因此,应该多向技术发展相对较成熟的欧美国家学习经验,增强我们在技术上的缺陷与差距。


上一篇: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亮相 近170幅作品免费展出
下一篇:美丽别致的吸光针织展览馆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