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湾区生活设计——记2019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时间:2019-07-02 15:31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2019/07/5d1b06227d33b3077.jpg


相比起美术作品,大多数设计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与大众生活也更为息息相关。但是,当我们提及展览,不少观众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美术展览上。


实际上,现代设计展览可追溯到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博览会”,而中国的第一个设计大展是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可见设计展览也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设计展在艺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院校的毕业展,又可谓中国当代设计展的重要环节。毕业展是广美设计学子的第一个展现平台,为大湾区未来的设计市场提供了无穷的活力。



6月12日至6月22日,2019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第三场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场毕业展正是设计专场,展览单位包括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和建筑艺术设计学院,这三个学院的毕业创作又可细分为更具体的方向,包括视觉传达、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与科学、工业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染织产品设计、设计管理、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陈设研究、风景园林设计和艺术设计等。


由此反映出广州美术学院注重专门化的学科建设,为各个层次和领域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而纵观这场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可看出学院在设计教学方面广泛运用了跨领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不同学科之间的设计理念实际上互有渗透和影响,青年设计师也热衷于创作有多元化面向的作品。


总体而言,今年的设计类毕业作品,融合了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作品比较“接地气”,紧贴湾区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问题。


2019/07/5d1b064cf16742784.jpg

朱智宇,《失踪儿童信息视觉化设计》


2019/07/5d1b065c69f5d9608.jpg

刘佳逸,《谁偷走了小霍克齐》


近年来设计界与科技界紧密结合,今年的设计作品也和既往几年一样,广泛运用了数字技术手段,但设计的重点并不在于技术手段的数字化,而在于帮助人们在信息和智能时代便捷生活的设计理念。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朱智宇的作品《失踪儿童信息视觉化设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件作品将169272条失踪儿童的线索数据,用计算机程序转换为丰富的视觉呈现,帮助读者快速有效地从大量的信息中捕捉到直观的体验,感受到新闻的力量。


动画和数字媒体方向的作品,也有传统插画及绘本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趋势,比如刘佳逸的H5儿童绘本《谁偷走了小霍克齐》就融入了交互设计的理念,增加了人和读物的互动性,探索了一种智能化阅读的可能。建筑艺术设计学院谢龙飞的作品《未来城市的“众相游园”》,就是对广州天环广场开放空间景观的优化设计概念构想,作者设计了一组能够吸引人气,便于市民参与互动的户外装置,探讨设计成为城市活力催化剂的可能性。


2019/07/5d1b066c34a1d7680.jpg

谢龙飞,《未来城市的“众相游园”》


每一个学院的作品,都可以分为实践型和实验型两个大类,前者是各个专业传统型或基础性的设计,这些设计依照不同的功能导向,取得形式感和实用性两方的平衡,比如品牌、产品、空间的再设计和改造等。


如罗贝琪的作品《ME·觅》,以孟菲斯设计所运用的解构设计理念为新的切入点进研究,剖析论述隐藏在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为中青年群体创造一个生活服饰品牌,形式亮眼,还传达出消费主义时代追求自我的主张。而另一方面,各个方向都有很多实验型的作品出现,相较前一种类型,这些作品“卖”的是理念和想法,也许观众很难一下子理解实验型设计的现实意义,甚至对它的可行性产生质疑。但正如科学实验一样,知识是通过猜想获得进步的,设计也在不断试错中逐渐成熟。


而且我们看到设计者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的过程,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融入到调研之中,从不尽完美的设计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过程本身对于未来的创作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林敏的《会议助手》就是一款展现了策略方法论研究与应用的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在前期阶段她做了大量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这些翔实的分析令设计有了坚实的基础。


2019/07/5d1b067b81d877170.jpg

《ME·觅》,罗贝琪


本届研究生的设计作品关注社会问题,不少作品都反映出,想提升特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幸福感的意图。梁婷玉的作品《黑色脊梁——煤矿工人展览馆空间体验设计》以煤矿工作中的一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将收集到的数据编成展览文本,探讨媒介转译的方式,让人们对煤矿工人群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工业设计学院黄辉荣的作品《密胺组合餐具》关注的是城市中年轻的打工一族,他们的居住空间比较狭小,这套功能齐备且可以组合在一起的餐具,能帮助他们节约空间,提升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许多设计者也关注特定群体及城市未来的发展的关系。


如许元谷的作品《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设施中的康复景观设计》就以广州南园颐景老年公寓为例,初步探讨在广州这样有着高密度住宅区的城市,如何利用屋顶、平台、路径、植物等媒介,为医养结合型机构中的老人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设计者将心理学和景观设计的原理结合在一起,紧贴当下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体现了他对于湾区人居生活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丁沛帆的作品《围绕“减法生活”理念的可持续艺术呈现》,利用了服装品牌“例外”的衣物废料进行再生循环,她所关注的是未来湾区城市生活物质饱和,环境负重过度的问题,在倡导“减法生活”的同时,又致力于满足都市人对时尚和品质生活的追求。


2019/07/5d1b068da067e5015.jpg

丁沛帆,《围绕“减法生活”理念的可持续艺术呈现》


2019/07/5d1b06a13aea42578.jpg

黄辉荣,《密胺组合餐具》


今年的设计作品,尤其是建筑设计学院的作品,有不少都体现出传承湾区文化和城市记忆,改善人居环境的精神。


比如黄倩桦的作品《情境营造——长洲岛水泥厂记忆场所空间重塑设计》是一种针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空间的设计策略,所谓的记忆空间,是希望人们可以保留像长洲岛水泥厂这种消失的工业厂房,让它和新的都市空间重塑在一起,搭建起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桥梁,也让“广州记忆”能够留存下来,普惠更广大的市民。


在这场毕业展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设计紧跟时代的步伐,应用互联网+等新的技术手段,为湾区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案和理念。


2019/07/5d1b06b1575032869.jpg

黄倩桦,《情境营造——长洲岛水泥厂记忆场所空间重塑设计》


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导师导览已经成为毕业展的常规公教活动,这场展览也请来了三位老师——视觉艺术设计学硕士生导师刘云平、建筑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王铬、工业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彭圣芳进行导览,吸引了很多观众参与聆听和讨论。


2019年的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结束了,展览期间约有五万名观众前来观展,他们见证了毕业生的起航之旅,也见证了美术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完善和提升。期待下一年的研究生毕业展再见!





上一篇:非常精辟的90条书法论,值得学习!
下一篇:93岁剪纸艺术家:美好定格在裱框中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