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时间:2020-05-02 10:22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昔我师黄山,今作黄山友。黄山磅礴三千里,九度登临值重九。”1982年9月刘海粟写下了这首的《黄山颂》今天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厅内以吴音弹词的方式唱出。轻清柔缓、弦琶琮铮。

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闭幕之际,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厅内举行了一场评弹演出直播,上海评弹团的演员将刘海粟的诗词谱上曲调。缘何以这种方式闭展?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对澎湃新闻说:“刘海粟先生是江苏人,评弹也是江苏非常有代表的一种戏曲的形式。以评弹唱出海老的黄山诗词,并赏析展厅中的作品,既是跨界,也是在回复过去诗画唱和的传统。但不同的是如今是‘线上’直播,观众无法亲赴现场,虽有无奈,但也是一种尝试。”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陆锦花在美术馆弹唱《黄山颂》

据悉,“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入选了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1918年至1988年的70年间,刘海粟十上黄山,并以 “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概括对于黄山情感的变化。2019年3月展览开幕,当时恰逢刘海粟首次登上黄山101年,展览以艺术作品、文献等多种形式呈现对刘海粟“十上黄山”研究之一隅,同时也可看到刘海粟广泛的交友和融会中西的气度。展览展出的13个月共接待观众40余万人次。

在展览闭幕之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评弹团跨界合作,从刘海粟诗词中选出了三首,谱调成曲,将画境、诗境又有弹唱。

以曲唱画,是跨界合作,也是文人传统

“昔我师黄山,今作黄山友。黄山磅礴三千里,九度登临值重九。”1982年9月刘海粟在写下了这首的《黄山颂》在展厅内以吴音弹词的方式唱出。轻清柔缓、弦琶琮铮。这一年刘海粟“九上黄山”,作画近两个月。

“万顷碧嶂波涛连,千仞紫宵龙蛇走。松石海泉成四绝,湖溪潭瀑叹无偶。”黄山的险峻,柔于委婉的评弹中,刘海粟《散花坞云海奇观》 、《雷瀑奔腾图》的画境在诗境中重现。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刘海粟 《散花坞云海奇观》 1982年 布面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虽然刘海粟欧洲两次,其艺术思想也中西互通,但一旦画起中国画来,“诗书画印”一套俱全。刘海粟曾说:“我不是诗人,也不是词家;不会吟诗,不懂填词,但我爱好诗词,喜欢学习。诗书画都要学,一定要会书法,一定要懂得诗。”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刘海粟 《雷瀑奔腾图》1982年 纸本墨笔 刘海粟美术馆藏

在1982年画于黄山白鹅岭的《雷瀑奔腾图》上,刘海粟自题《减字木兰花·九上黄山》词一首:“苍松挂壁,辉映翁颜八十七。雷瀑奔腾,迓我黄山九度登。髡残道济,尚友千秋谁比拟。笑问浮邱,道是人间第一流。” 由词可知,刘海粟是借此作品遥思石涛画风,同时也对前人致以敬意。这一年“似米非米”的云法也在油画中的纯熟运用。

除了云海奇观,松树也是黄山的标志之一,展览中有一件1935年刘海粟第三次登黄山所绘的《古松图》,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刘海粟关于黄山作品。题跋上,刘海粟记录下了1935年11月,游黄山时在文殊院遇雨,加衣、烤火依旧不能寐,便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生院前奇古松树中的一棵。画面左下有蔡元培的题跋,赞美刘海粟画黄山松的笔力。

上海评弹团演员周彬弹唱的《长松歌》写于1970年前后,“十天画一水,五天画一石。天天复天天,水满石成迭。……回顾长松蟠如故,未尝一跃化龙去。松兮龙兮不求解,写来但得云中趣。”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上海评弹团演员周彬弹唱《长松歌》

写《长松歌》的那年,刘海粟并没有上黄山,其实从1954年第六次上黄山至1980年刘海粟再上黄山,时隔26年。期间他经历了两次中风。但只要手能动弹,刘海粟就没有放下画笔。他埋头作画、写字,苦练基本功,并且思考如何在艺术上闯出新路。凭着六上黄山所积累的素材,刘海粟忆写黄山,在经过《黄山图》(1964年)、《黄山云海奇观》(1966年)、到1976年绘就《黄海一线天奇观》时,刘海粟的泼墨泼彩技法愈趋纯熟。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1976年 纸本设色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些积累也在1980年代化为了创作的多样手法,1980、1981、1982、1988年刘海粟四次登临黄山,对景挥毫、元气充沛。1988年7月,93岁的刘海粟“十上黄山”,临行前赋诗一首:“年方九三何尝老,劫历三千亦自豪。贾勇绝顶今十上,黄山白发看争高”。同年9月, “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 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观者如云。评弹团演员徐一峰则通过一唱一诗的形式,回顾了刘海粟与黄山的不解之缘。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徐一峰朗诵《刘海粟九上黄山题七言律诗一首》

除了评弹团演员的弹唱外,刘海粟美术馆的典藏部工作人员,也在演员的演出间隙,对展览作品和刘海粟“十上黄山”的风格变化做了解读:“刘海粟笔下黄山是写景也是写情,这既是他对西方后印象派表现主义风格的借鉴融合,也是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在上海评弹团党支部副书记、副团长赵倩倩看来,“刘海粟先生在戏曲界有很多朋友,他们在艺术上也有很多的交流和切磋。而戏曲和中国传统书画是相通的。由此评弹团和美术馆开始寻找合适的内容,‘十上黄山’就进入了视野。在进一步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发现海老留下很多黄山相关的诗词,我们从中选择了几首,做了艺术加工。结合工作人员的讲解,带给公众立体的观展体验。”

线上展览、直播只是开始,未来线上模式将有新尝试

当下,美术馆直播几乎代替了因为疫情而无法开展的线下公共教育。此次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结合评弹的形式对“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的解读,已经是疫情以来的第四场直播。

此前阮竣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解读目前正在1楼展厅举行的“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此后,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从1930年代刘海粟在欧洲策划“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的策展流程、“刘海粟与傅雷”交往两个角度解读“欧游展”;并与建投书局合作,从《欧游随笔》等书籍入手,还原当时刘海粟的生活状态。“欧游展”在未来还将以短视频小故事方式推出,从刘海粟与马蒂斯的交往、西方语境的色彩关系等角度分别解读。

“疫情状态下,为美术馆留出了总结回顾、重新梳理的时间。展览和公教活动放缓,也让我们在对自己提出了‘内容做深、推广更广’的要求。作为多样化的形式之一,‘线上’就成为了一种尝试手段,‘线上’的优点是传播面宽、比较符合年轻人快速抓取信息的习惯。”阮竣对澎湃新闻说,“但如果只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以VR全景等方式在线上展示,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模式。”

虽然在线下展厅,请策展人、专家现场导览和讲解是一个常规的方式。但美术馆的“线上”模式,如何避免冗长的介绍,如何与线下展览有所区隔和延续,又如何在未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走入展览现场,并在疫情之后继续推行?这些问题也一再被提出。

目前刘海粟美术馆也在探索将“线上”模式放到“B站”、抖音等更大的平台上,但并非只是直播的形式。在正在制作的“线上项目”将打破通常意义上的导览的方式,而是以3至5分钟小视频的方式,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件作品进行解读。虽然呈现时间仅有几分钟,但其背后会是一个个策划,有脚本、有编辑。比如,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直播大约有40分钟,但未来会有10分钟内的剪辑版本放到线上平台。

“虽然有些平台会被认为和所谓的正统的学术内容是两个维度,但习惯消费直播网站的群体,更多的是年轻人,他们其实是未来美术馆的目标群体群。如果美术馆不主动走出去,总是专注在学术层面,也许路会越走越窄,这部分年轻人也很难和美术馆走到一起。如果美术馆能换位思考。推出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从无意间看到,到主动关注,就是艺术普及化的进步。”阮竣说。

据悉,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刘海粟美术馆将展出一件重要馆藏——明代文徵明的《五瑞图》,针对一件作品,刘海粟美术馆将配合作品邀请不同的专家从明朝文人生活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这种解读不是纯粹说教,而是讲述式的。

美术馆评弹演绎“十上黄山绝顶人”,跨界中的观画体验


刘海粟美术馆的典藏部工作人员在直播中解读作品

因为疫情,“线上”成为了美术馆重要的观看方式之一,公众呆在家中,享用着便捷的大众媒体,无论是网页版“展厅”,还是风格各异的线上直播尝试,网络这块大陆就像被重新发现了一次,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涌入了大量“新移民”。

但是网络会否成为未来美术馆的“主场”?当下数字技术和万维网为美术馆创造了与公众联系的新渠道,或者说开辟了博物馆与民众个人直接联系的新空间后,线上空间在未来将如何拓展?线下项目和线上版本的优势如何体现?这些疑问尚需以实践不断论证。


上一篇:用手画出这样的质感,这还是人吗?!
下一篇:“艺术脱口秀”背后,尴尬或水土不服?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