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社墨韵•陈章绩梅花展8月8日10时广州道教纯阳观开幕
主办单位:岭南画派纪念馆、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省关山月基金会、广州梅社
承办单位:广州道教纯阳观、梅社书画院、梅社艺术馆
展览地点:广州新港西瑞康路268号道教纯阳观梅社艺术馆
开幕时间:2017年8月8日上午10时
展览时间:2017年8月8日-10月8日
陈章绩1938年12月生于广东阳江,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关山月的女婿,陈章绩长期得以亲炙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国画大师。1963年8月,他又受广州美院委派前往中央美院进修花鸟,师从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诸位先生。机缘之下,陈章绩不仅完整而系统继承了岭南画派,且将南北艺术之精粹融会贯通。
报春图
52cm×70cm
1990
陈章绩对笔墨语言、笔墨性情的理解和表达别具一格,既具有岭南写实传统的隽秀之气,又兼具北方写意精神的清逸之韵,在几十年的笔墨磨砺中,独创一派艺术格局。最为难得的是,他的画能够以小见大,通过缜密的笔墨酿造表达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独特理解。
翠竹寒梅
138cm×69cm
2001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表示,陈章绩走的是一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大道”。陈章绩到了很多地方去写生,而且身体力行关山月先生所言“用毛笔直接写生”的主张,让中国画创作的原创性与水墨的运筹在感受客体之初就浑然一体,以此对中国画的笔墨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与探索。在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陈章绩很多的毛笔写生稿,比如茂名炼油厂、黄埔码头、广州农讲所等等。
铁骨凌寒
69cm×69cm
1990
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陈章绩始终坚持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和重要抒情形式。他认为笔墨的功力不仅仅是一笔一墨组成的转换、对比关系,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并从整体上概括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是中国画的基本规律、造型观念和方法。中国画中的造型、意境、趣味、格调等问题只能通过笔墨结构来体现。
无题
39cm×52cm
2015
“我认为画中国画的人,有两个基本功最重要:一个是练书法,一个是画花鸟。中国画的笔墨、造型功夫,在其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可谓是基本工中的基本功。”他告诉记者。
梅雀迎春
69cm×46cm
1992
很多人问我,我的作品有没关老、黎老的痕迹。我觉得我接受了他们的教导,也传承了他们的精髓。岭南画派从高剑父开始,就提倡一手向传统,一手向西洋,这个观点很正确,两位先生在授课时也向我们贯彻这些思想。
无题
53cm×117cm
1992
在陈章绩看来,一名中国画家若没有笔墨功夫,是不可能画好中国画的。但同时他也强调,有追求的艺术家不仅仅满足于此。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还需要打破旧有程式化因素,对艺术语言的意象、笔墨、结构进行深化,转化为意象的笔墨结构,从而上升到一种精神阐释中。(金叶)
苍石白梅
138cm×69cm
1979
我在教学中也坚持传递这些理念,要求学生们到不同的山水中去写生,见识各种花鸟并创作。因为美术就是用来表现美的,要让人们能获得美的感受,所以画家在选择主题、表现方式、用色用墨上都要追求美感。虽然现在的艺术百花齐放,但是我认为,“齐放”的应该是花,不应该“放毒草”,艺术不能以丑为美,这也是我一再向学生强调的。
寒香
69cm×46cm
1987
另外我发现,以前学习美术的时候很重视速写,而现在的学生们生活比我们当时更丰富了,很难把精力集中于此。所以我想我还会继续“喋喋不休”,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把岭南画派的这些理念坚持下去。(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