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语言”2017广东雕塑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7-09-06 - 2017-09-22
开幕时间:2017-09-10 15:00
展览城市:广东 - 广州
展览机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
策 展 人:许群波
学术主持:胡斌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备注:展览总监:黎明、李劲堃
展 览 组:吴文洁、陈华辉、温萍萍、谢伟航、吴蕙儿、张斯雅
传 播 组:何小特、李欣蕾、徐 静、张 翔、洪曼娜
展览介绍
近些年雕塑变得热门起来,这与组织者以及策展人的推动有关,同时也缘于雕塑本身在如今艺术界的新状态。其一,雕塑的概念和范畴在急剧扩展,较于其他传统媒介,它更容易介入到装置、综合材料等新兴艺术当中去;其二,城市的发展催生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艺术项目,而作为立体形态的雕塑极其适合置于这样的公共场域,成为公私机构力图打造的“名片”;其三,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艺术界,有些艺术家日渐倾向于对媒介本身的思考,这使得他们重新燃起对“雕塑”的兴趣,而不是那么热衷于跨界。
在雕塑变得日益喧嚣和景观化的时刻,我们试图置于开放多元的语境之中重新从雕塑本体语言出发进行严肃的探问。雕塑的本体语言包括形体、空间、材料等多个方面,有其自身的语言法则和构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雕塑曾经形成了叙事、分析、抽象、象征、魔幻、现成品、动态、剧场等多种语言方式,有意思的是,在当下,这些语言方式并没有被次第取代,而是以一种开放多元的方式被接纳,并产生新的时代变化。
广东雕塑界自然置于这样的时代潮流当中,并因为地缘关系和革新精神更体现出某种包容性和前沿性。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雕塑界曾经率先走出室内而进入到广阔的公共空间,以雕塑建构了一座座城市地标。新时期以来的广东雕塑在抓住时代脉搏反映社会主旋律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又极具个性化,与新兴的多元的现代生活密切联系。此外,因为经济建设的发展,其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新思想新生活相结合,拓展出极其多样的面貌。它的这种状态也可以视作当代中国雕塑发展新风貌的一个缩影。
本次展览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为基础,通过邀请和提名青年雕塑家的方式,囊括广东雕塑探索中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广东雕塑家梯队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他们在面对大时代的责任意识和回应时潮的态度。这样一个与时代脉动相连而具有多元取向的雕塑展既是雕塑艺委会阶段性成果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广东雕塑界的新近面貌,并提示我们思考这些取向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 吴雅琳 90×75×118cm 2015年 综合媒体影像艺术
《出神记 · 燕寓》 莫一新 102×40×29cm 2013年 不锈钢
《后文艺复兴 维纳斯》 陈克 130×120×130cm 2009年 玻璃钢烤漆
《度量21克》 占研 101×58×31cm 2014年 PVC板材、铝合金型材、钢丝等
《关中纪事(片段)》 戴耘 3'25'' 2007年 黏土动画
《较量》 黄奔凯 52×28×71cm 2011年 铸铜
《欢乐颂》 孔景才 175×120×187cm 2017年 小狗摆件、微型投影、斧头、瓷盘碎片
《李斯特》 夏和兴 45×45×80cm 2003年 青铜
《流止》 蚁潮 60×20×40cm 2014年 琉璃 铜
《老肉头儿》 卢跃飞 60×40×40cm 2013年 玻璃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