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真意:林丰俗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展

造化真意:林丰俗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展

展览名称:造化真意:林丰俗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展展览时间: 2019年9月3日-9月22日开幕时间:2019年9月7日 15:30研讨会:林丰俗与新中国山水画研讨会时间:2019年9月8日主办单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支持单位: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特别鸣谢:李燕冰、林生雷、林醒蕾、麦润怡、杨锦浩...

活动时间:2019年09月03日-2019年09月22日
活动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报名费用:免费
报名人数:2 学员

报名参与   登陆后立即报名,马上 登陆注册
  点击分享

2019/08/5d68a21c516489204.jpg


展览名称:造化真意:林丰俗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展

展览时间: 2019年9月3日-9月22日

开幕时间:2019年9月7日 15:30

研讨会:林丰俗与新中国山水画

研讨会时间:2019年9月8日


主办单位: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支持单位: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特别鸣谢:李燕冰、林生雷、林醒蕾、麦润怡、杨锦浩、陈奕芳

总策划:陈湘波

展览总监:文祯非、王坚

策展人:庄程恒、丁澜翔、陈俊宇

展陈策划:程平

项目统筹:陈麒仲、王新妮、鲁珊、骆文华

推广教育:周怡、刘乐、戴榕泽

展览实施:蓝良才、王庆安、李倩凝、王娟、曹玉洁

行政统筹:刘慕仪、贺翔

财务统筹:梁莉

平面设计:图壤设计


展览概况


林丰俗(1939-2017)是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此次展览试图通过林丰俗不同主题作品,结合创作相关的草图、速写、视频讲述和现实图景,以“澄怀造境”“诗意家园”“妙得心源”“率意成趣”四个版块,呈现林丰俗中国画的整体面貌。通过对画家不同主题作品的梳理,尤其是同一题材不断提炼的过程,再现了造化到心源的转化,从眼中之真,心中之真,到画中之真,逐步升华。这构成林丰俗对造化真意的不断寻求,也是我们探求林丰俗艺术世界的起点。


2019/08/5d68a2828faee6212.jpg

公社假日 1972年5月 林丰俗


前言


林丰俗(1939-2017)是现代岭南杰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从传统山水画精神为出发,寻求适合表现现代中国画精神和现代人对山水画的新理解。与此同时,他的花鸟画也颇具特色,其中不乏笔墨意趣的真情流露,从中可以窥见出自然生机和山水的气魄,共同构成了其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特色。


造化本指天生地造,万物互化,一派生机的大自然。而自然造化中的这一派生机的气息,正是林丰俗的中国画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强烈吸引力。对于他来说,自然造化既是一个需要不断加以扣问和证验的客体,也是一种正在体验的状态。他正是以这种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质朴的艺术语言,传达出自然造化的本质意蕴,并将之与传统笔墨、民间色彩和古典诗文意象完美的结合。


陶渊明有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正是林丰俗对于中国画意境的理解和追求。


此次展览试图通过林丰俗不同主题作品,结合创作相关的草图、速写、视频和现实图景,以“澄怀造境”“诗意家园”“妙得心源”“率意成趣”四个板块,呈现林丰俗中国画的整体面貌。通过对画家不同主题作品的梳理,尤其是同一题材不断提炼,再现了从造化到心源的转化过程,从眼中之真,心中之真,到画中之真,逐步升华。这构成林丰俗对造化生机和真意的不断寻求,也是我们探求林丰俗艺术世界的起点。


林丰俗先生曾是我的授业老师,生前也特别关注深圳文化的发展,更有将自己的精品捐献给深圳的意愿,现在,其夫人和儿女都表示要达成他的愿望,在这里我对林丰俗先生及其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值此林丰俗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他的纪念展,既是林丰俗先生的致敬,也是对我馆“关山月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这一学术课题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2019年9月3日


林丰俗简介


2019/08/5d68a3270f5523920.jpg


林丰俗是当代杰出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39年生于广东潮安县。195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大家。1964年毕业,到怀集县文化馆任职。1975年调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曾任肇庆地区文联副主席兼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1981年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从事中国山水画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先后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山水科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委员 ,广东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7年5月,病逝于广州,享年78岁。作品曾多次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及国内外的重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出版有《林丰俗作品集》《岁月留韵——林丰俗山水花鸟画集》等。


2019/08/5d68a339d47d85005.jpg

《喜雨》 2013年9月19日 林丰俗


评论摘要


林丰俗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一是构图饱满,以丰沛、繁茂、欣欣向荣的山乡新貌,取代传统文人画常见的荒寒境界,颂美江山多娇的新的时代精神。二是色彩浓丽,以粤东家乡的景色为粉本,艳而不俗,呼应时代主调和大众意趣。三是喜用熟练细秀的速写笔线为林木诸物造型,再勾点浓淡墨色,借以取代程式化的传统笔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笔墨风格。总之,林丰俗有出色的天赋个性,较好的传统根柢,又大胆吸收了现代美术教育的造型、构图、用笔与色彩方法,成为20世纪新山水画即彩墨风景的突出代表之一。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对林丰俗来说,“自然”既是一个需要不断加以扣问和证验的客体,也是一种正在体验的心态。在这里,他既无需“走向世界”,也无需“世界”向他靠拢。收视返听,以全部的心智潜返自然,这,就是他的现代田园母题真实的内涵,也是一个在感觉和理智上真正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家的风度。

——李伟铭(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员)


以平常心,以平易之笔墨,以若不经意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情之所感,心有所动之处。这样的花鸟画充溢着人情气息,即连一般观众也会感到其亲切可人的特性。对于林丰俗,这一点是与他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

——梁江(广州美术学院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作为南方画家,应该自信、真诚地去发现我们南方的价值,南方的山川之美,南方情调,更有南方的文化精神,并创造出我们南方画家各自的具有文化品格的绘画样式。这正是林丰俗山水画所提示的当代价值。

——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9/08/5d68a3894d0ff6806.jpg

桃花矶  2013年5月  林丰俗


(一)澄怀造境


林丰俗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山水画家,他那一辈人所受的山水画训练和人生经历,在时代潮流和个人命运的双重作用下,促使他选择属于个人的独特艺术道路。1972年林丰俗创作了《石谷新田》《公社假日》两件使他在画坛上初露头角的名作,从而走出怀集山区,到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再续其艺术创作之路,最终于1981年回到岭南中国画重镇——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开启他新的艺术历程。在此后将近40年的时光中,他将山水画的主题集中在自然与田园之间,通过对熟悉的岭南山水和寻常风物的不断描绘,以自身独特的审美感受,转化为中国山水画的语言,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创造。在这批主题性较强的作品中,如《大地回春》、《木棉》、《沃土》等等,都代表了改革开放以后,以传统山水画精神为出发,寻找到适合表现现代山水精神,传达现代人对山水画的新理解。


2019/08/5d68a3afac9a82105.jpg

大地回春  2002年  林丰俗


(二)诗意家园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古人关于诗意与画意相通的经典总结。“诗画一律”的传统,使画家自觉地以诗入画,将诗意、诗境转换为画意、画境,以"有形的"、"无声的"绘画形式来凸显"无形的"、"有声的"诗歌的意境,从而形成了中国画家一个重要的创作模式。


作为自幼喜好读古人诗书的林丰俗,自然而然地受惠于这种传统,值得注意的是,他并非仅是对古人诗意作图解或图说,而是将自己对古诗意境的品尝带入画中,同时他又善于在寻常景物中发掘与古人诗意契合的现实景致。对同一题材反复提炼,充分体现了他对“寻常家山”的诗意的发现与处理,包括他对意像造型的理解,虽未见全是个人的新意,但与诗意的结合却是很自然的途径,他始终强调一个“与人不同”的心结,其实是一个岭南画派画家的普遍创造动力,而“诗意”的追求可视为他个人气质、观念的一个潜在心态。


在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诗情和田园正在远离我们而去,这或许是现代人无可回避的宿命使然。作为一个有想法的艺术家,林丰俗寻求一种向心灵家园、向自然田园回归的选择。现实社会与个人的这种差距,会使艺术家向个人表现上的回归,作为现代人在喧嚣社会心态下的一种心理平衡,无疑有他存在的独立意义。


2019/08/5d68a3d172dbc7063.jpg

南海明珠 1983年7月 林丰俗


(三)妙得心源


出身乡村和长期的乡村生活奠定了林丰俗作品追求质朴、平凡的格调,然而这种平凡质朴背后是一份对理想家园的关注和深刻的南方情结,他寻求表现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以北方和江南山水为范本的岭南山水,从而以岭南地域主题印证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特殊感情,即便是岭南的名山,他也更试图以乡村为基点来表现。


对于强调体验自然和以乡土风物为主题的林丰俗而言,写生这一作画手段,无疑是有重要意义。他常常以漫游式的速写,记录下自己的游踪及感受。将自己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造化的微妙,游弋于景物之中,而神思于景物之外。这种对山川造化的阅读方式,在某种程度而言,这是对古代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传统理念的忠实实践。在林丰俗看来,山水画是直接表现意境的,具体,生动的景物形象是构成意境可信性、深刻性的必要因素。只有深刻、可信的意境才足以动人心弦。


为了更为真切的表现眼中所见的南方山水和心中所渴求的意境,林丰俗并没有拘泥于“水墨为上“的古训,将更多的心智投入对色彩地研究。南方天空底下的万物苁蓉,浓叶繁花,水绿树绿,山圆石圆,到处充满生机,它没有苍凉、没有悲壮,没有萧疏,这些难以在传统山水画中寻找到对应程式的客观实际,也促使林丰俗必须投身到大自然中探索更为准确的表现语言。


2019/08/5d68a405dd2412826.jpg

南国之冬 1985年12月4日 林丰俗


2019/08/5d68a42b7576d1092.jpg

醉翁亭记 2010年2月 林丰俗


2019/08/5d68a445c6be79000.jpg

清霜 1993年8月 林丰俗


(四)率意成趣


在林丰俗个人看来,花鸟画一直作为他山水画艺术的一个补充。然而,林氏的花鸟画图式,并没有局限在岭南画学的南方格调和写实精神之中,而是更为广泛的吸收近代诸家之长,融吴昌硕的浑厚的金石用笔,齐白石生意盎然的天真之趣,任伯年严谨独特的造型以及潘天寿雄奇霸悍的构图于一体,随心造境,率意成趣,因此,我们在林丰俗的老辣而又略带几分生气笔调之下读到一种平淡天真的笔墨意趣,笔墨与色彩相应成趣,一切浑然天成。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能在他的花鸟画中感受到他一以贯之地对于寻常花草的独特诗情和审美基调,精心选择的跋语与别开生面的图式语言间,又不时透露出画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林丰俗的花鸟画不仅仅如画家自己谦言的那样,作为山水画的补充,而具有其自身独立的现代意义。


2019/08/5d68a45f8ab0c7885.jpg

石润山溪古野梅 2012年 林丰俗


2019/08/5d68a478318911262.jpg

《一树寒梅白玉条》1991年  林丰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