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3 10:36 机构:唐陆路教画画 点击分享
罗苑于1928年起成为国立艺术院校址。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一年一度的艺考大潮,还在汹涌拍岸。今年美院报名人数达到6.5万人,仅杭州考点就有4.5万人,创下近十年之最。
这是一所怎样的艺术高等学府,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承载起如许多的关注目光?
89年前的今天(3月1日),答案从这一页开始掀起。
当时,这所创立在西湖罗苑(现平湖秋月附近)边的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的名字,还叫做国立西湖艺术院。彼时,学校在教育家蔡元培的带领下,设绘画、图案、雕塑、建筑四系。
中国美院的绘画课。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随后,一部改名、合并、迁址的“辗转”校史记录由此展开。1930年,国立西湖艺术院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迁诸暨、贵溪等地;1938年,奉令与北平艺专合并,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迁贵阳、昆明;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杭州原址;1946年撤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恢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改称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中国美术学院。
在浙江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批有关美院的老档案,内容包括当时的新生自述、学生入校感想、校刊、试题等。
那泛黄纸张上的字迹,将烽火岁月中的艺术历史、人物故事,静静讲述……
入学试题——
艺术是时代的镜像反射
1946年艺术理论试题。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一.试述赤橙黄绿青紫的色彩感情。
二.国画西画雕刻图案各有何特色和效用?
三.中国历史上的美术遗迹试举其最著者,并畧述其大概。
四.何谓多样统一?试举例以证之。
艺术,是时代的镜像反射。档案中,一份1946年的新生试题目录记录当时美院艺考生的科目:公民、国文、英文、数学、艺术理论,以及史地。
今年2月初,中国美院艺考大幕拉起,全国共有约6.5万人次报考中国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了8000人次。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中国美院认为美术专业应该考什么、中国艺术到底怎么教等等这些,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
“哎,没有想到默写会考风景,完全没想到!以往考建筑系的才会画风景。”今年,色彩科目考试后,站在教室门口队伍中的学生许某叹气考题的出乎意料。
“明明古诗说的是山水,有考生硬是画了一只鸟。”中国画考试后,一位监考老师诧异学生在根据古诗诗意作画的“离题万里”。
这是在不断强调让教育回归本位的当下,力求减少艺术类试题套路,全面考察考生综合能力后,试探出来的艺考生弊端。
1946年公民试题。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一.畧述我国农村衰落之主要原因及救济方法。
二.畧述民主政治之要素。
三.畧述决定商品价值之重要因素。
四.畧述道德与法律不同之点。
五.畧述中国理论思想之特点及西洋伦理之特点。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艺考考题所“反射”的又是什么呢?
国文试题,是以“胜利后之感想”作文——这年,抗战胜利刚一年,击退敌人的喜悦犹在。
艺术伦理中,“国画西画雕刻图案各有何特色和效用”——这年,潘天寿先生是美院校长,林风眠在校任教,他们在“以美教育宗代”的基础上强调的东西相异与相通,都对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6年英文试题。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将下方的英文翻译成中文:______
历历在案的考题,似在追问亲历者的思考——你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新生自述——
苦难中的艺术信仰
吕国璋的自述写作。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抗日战争的兵荒马乱,没能阻碍真正的艺术热情。自述写作,是档案中十分动人的部分,一篇篇文章好比自传,讲述一个个执着追求艺术的故事——艺术不及生活重要,但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就太贫乏了。
吕国璋的自述写作。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吕国璋,知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4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学校雕塑系。身为艺术大家,功成名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坚持?
“中学毕业,升不起大学,读不起私立美术学校,只得以做事来换取生活(因为家里人多),经过多方面的曲折周转,才得以在晚上进苏州美专去画石膏,为了吃饭白天做事,为了学习晚上去画石膏。”
在吕国璋的自述中,贫穷,没能击垮他,战争,同样在他面前败下阵来。
“那时呀正是敌伪统治的时候,时常要停电,为了防止飞机侦察,晚上门窗都得遮掩,如果被发现有灯光透出,就得被抓进宪兵司令部拷打,因此我们的学习是危险的、是困苦的,而且也是孤独的。最初由两个同学画,最后仅存我一个。教师、同学什么都没有。但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光里,我打下了一切绘画的根底——素描。”
吕国璋的自述写作。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据了解,1946年10月,国立艺专在杭州外西湖开学,当时西迁回杭不久的学校里,校舍破败不堪。有新生这样描述居住环境道:由于宿舍就在厕所旁边,刺鼻的恶臭总是驻留房间,有时还会被熏得不得不跑出来。但最后,他还是解嘲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再危险,也要画画,再困苦,也要画画——这是那个时代,一个群体的共同经历。
60多年后的今天,有报道称,音乐学院的艺考很烧钱——除了动辄价值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乐器以外,还有专业老师的高昂课费,以及到外地去艺考的旅费成本。一位家长算了一笔账,高中三年已经为孩子花了至少30万“备考费”。
与此同时,又有一位美院毕业后,前往德国就读平面设计专业的朋友告诉记者,从小就开始学中国画的他之所以不选择报考国画系,是因为他掂量再三后发现,纯艺毕业之后,“要么失业,要么成名”。“我要为我的饭碗着想啊!”他说。
过去与现在,学习环境天差地别。那么如今,学生的艺术信念,又是靠什么维持的呢?
感想写作——
小人生里的大梦想
学生感想写作。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于民族,经历的是大时代;于个人,时代洪流中的他们又如此渺小。可筑起民族复兴的大梦想,一直都在。新生感想中,有他们的时代大梦想在闪光。
在1946年入学的新生中,有位叫朱恒有的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常这样想着,研究西方艺术,有一个中心巴黎美专,要发扬东方艺术,也须要有一个专门的学校,能够担当起这个责任。那么西湖艺专就最适宜负起这个责任了。
从前在英大时,曾经和潘先生说起过,现在潘先生负了校长的责任,就非常虔敬地祷颂着,盼望着潘校长向这一方向慢慢建设着,将来有一天西湖艺专和巴黎艺专为世界艺术的两大中心,这是多么灿烂光明的未来呢。”
学生感想写作。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朱恒有毕业后,成了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一直秉持着最初的理想,为发扬东方艺术而努力。
弘扬国画、艰苦求学、革新社会、改造民众……国立杭州艺专的年轻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仍怀揣梦想,可敬可赞。
艺考,不应是文化课成绩不高的考生,逃避现世升学的歧途。有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中国美院的学生,来自重点高中的生源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
与此同时,论产业,社会对艺术人才渴求不断。数据显示,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已成为浙江省支柱性产业之一。
学生感想写作。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论艺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升高。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宋画全集》《元画全集》于近年分别问世,并陆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海外多家重要机构收藏。
艺术,肩负着哺育思想的责任。现下的艺考生们,若真有梦,天地方寸无限。
记者手记:
以历史醒吾身,艺术与时代相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倘若追问现下扎进艺考热潮中的年轻人们:知道中国美院人,在那些年月里经历的跌宕与辉煌吗?答案,或许多数会是茫然。
懂得过去,才能理解现在;铭记历史,继而展望未来。耄耋的中国美院热血正旺,中国的艺术发展正当辉煌。
在追赶潮流的路上,年轻的学子们勿忘回望一眼前辈的故事,以醒吾身。
校刊封面。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吴弗之为校刊所做的
《纪念校庆想起对新中国应负的责任》
浙江省档案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