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06 11:17 机构:比玉堂 点击分享
线上画展 | 满威●青绿山水再出发
满威
字云林。北京人,先后求学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创作研究生班、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会员,供职于:中国水墨画院、国家民族画院。
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再出发
——满威山水画品读
中国山水绘画传承至今,大青绿的金碧辉煌,小青绿的清新素雅,再到水墨山水的笔墨意蕴都是我们现代山水绘画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国现代化早期受到法国学院绘画和苏联创作模式的影响,对国画的创作方式和视觉表现提出了许多改革要求,于是近现代中国的山水画创作又参以西方风景画以及风俗画的艺术观念。对于此当代人虽褒贬不一,但历史终究不会重来,新的传统也或正或反的影响到当代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这种影响在当代的投射便是造就了新一批锐意创新却又尊重传统的新一代山水画家。
雨季西山多幽华
68x136cm
满威的山水画创作便自然地植根于这纷繁复杂、新旧交织的山水创作传统当中。有意思的是,他创作的重心并没有单纯追随水墨黑白的脉络,而是在青绿的格局当中寻求突破。不得不说青绿山水在当代的发扬不仅是泼彩技法的推进,更是一种当代化审美情趣的自然要求。满威画山水,虽多喜用赭石、藤黄,但并不像传统浅绛山水把色的地位放置在墨之下级,而是主动的将色突出出来,用颜色本身经营整个绘画的格局。色与墨的追逐缠绕成为满威山水绘画的重要特点,以至于他的作品无法在浅绛和小青绿之间做出绝对化的判断。
西山农家乐
68x136cm
满威师从画坛名家满维起创作青绿山水。他的作品表现理想中的中式田园风光——那逃避世俗遁入山野的隐居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双眼中所能看到的最美的景色。挺拔俊俏的山峰在明亮色彩中起伏,团团和气在山间蜿蜒流转,茂密华滋的树丛如细绒般油润可人;农田掩映,茅屋蔽身,一派可居可游的人间仙境。这可供神游的纸中景致恰是画者对布局章法、墨韵色相审慎把握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满威的作品当中看到他布局结构给人生气流动、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而除此之外清新明亮的色彩又给人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色彩不仅表现客观物象和自然色相,而且还表现画者对于景观的内心感情。在满威这里,对于颜色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罩染技巧的需要,更是一种光感和情感的需要。赭色和黄色在满威这里则恰是梦中田园神秘美丽又略带乡愁光晕的情感本身。
秋山清韵
68x136cm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满威山水画作的尺幅,远看他山水的巨型尺幅所凸显的是江山千里的雄浑,走到近处看细部绵密的皴擦点染又不得不赞叹画家的细腻,正是这一疏一密的节奏展现出孕育在朴素乡间的崇高感。尺幅的巨大并没有出现笔墨的草率,也没有对山水布局疏于推敲,山石的挺拔,云雾的曼妙,田间的悠闲以及溪水的俊雅都分布得体、恰如其分,使得整个全景主题跃然于纸上。
秋高气爽
68x136cm
巨型的尺幅与青绿山水的创作手法相互结合,在现代中国的展览模式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现代展览模式需要更富有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艺术作品。更为巨大和复杂的公共策展空间中,山水画创作自然从笔法到布局以至于审美情趣都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满威的青绿山水全景恢宏震撼人心,细部却又细腻温润回味无穷。色彩的敷设使观者随着山势韵律、主题节奏整体游动,不会因为追索单独的笔墨情调而分神迷路。与此同时色彩又给予线与皴足够的尊重,不会喧宾夺主掩盖画者的心迹。这是满威山水创作的匠心独运,也是青绿山水在当代创作展览的趋势之一。
春雨润云山
68x136cm
文|徐润泽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绘事缀辑
——谈谈我的山水画创作
做一件事,一件可一辈子从事的事业,除对其价值需有深刻的、肯定性的体认外,尚需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能与自我主体的心灵、性情契合,可亲而至渐进渐深入,使得锤炼技艺的过程即是自我心性逐步深入发掘的过程。在此进程中即可获得创造的愉悦,又可得智识的满足。如果笃信人生自有其意义,那智识与创造这一进一出的两端,大约是意义的唯一支架。如没有这种契合、这股可亲,那要如何保持那份持续一生的专注与努力啊。
我之与国画相遇,往回想时,既是机缘也是前定。幼时初临《张迁碑》便觉有旧识的亲近而无丝毫违和感。凡进入一个领域,除滔滔几千年历史里难得数个的奇异种性,我辈平人大抵初时易对这一领域的一个或几个局部组成元素产生敏感,管中窥豹发见一眼遭遇即牵动心悸的一个斑。我初始即对富有毛涩质感的线条乐之不疲,再三玩味亦难尽识其意趣,有把玩不尽心痒难搔之沉迷。及至发心投入山水画创作,又对方形造型单位的磊落利索,又对小青绿设色的典丽秀美醉心。小青绿的设色,稳固的厚实又清透,清亮亮的色泽像人生的须追求甘味儿的名正言顺。对这几样形式元素的敏感促成我最初阶段的小青绿山水的创作,大抵是:富有意味的毛涩质感的线条加方形造型单位的形式排布加清透厚实的小青绿设色。即是我的追求,是合我心意的。
然而智识能持续供应满足感的唯一方式是智识的不断提升;创造的深层愉悦亦在于创造的深化和突破。有了前二十年的创作经验和在这个领域里的兜兜转转走走看看,虽说不上已把这只花豹看全看遍,但已笃定山水画其于文化史上的价值源于形式自身开掘不尽的涵容能力。在用笔的一扭一转,在墨色的微深微浅,在无数个临机抉择间,创作主体的性情、修养、经历、人生感悟乃至人生之道、自然之道、文化体认、所属文化系统的气质与特性都在其中以直观的感性的方式呈现。具体到形而下的操作层面,在对绘画技艺锤炼、意境提升的过程中,创作主体的内心即创作主体的“自我”亦被这个过程带向深入。在多年的创作经验后,技艺的提升已不再依靠创作主体对笔、墨、纸等材料物质性能的熟悉程度上;也不再能依靠对传统技法的掌握程度上。进一步提升的契机只在创作者自身的修养和对传统的再创造上。在创作中时常经历的挫败、茫然不知方向、失落和惊喜的戏剧更替,这些亦是跟自身尚不完善的性格、跟自身的不足作斗争的一个过程。在自我的完善中,技艺才有趋向完善的可能。
在所需具备的基础中:传统文脉是基底;中间则是清晰的鉴别能力,需要知道自己能够明确判断的是什么,需要能够辨别同时代的领域佼佼者们所做出的最前沿的突破是什么,需要有能力从宏观的视角对每一个流派甚至每一位画家做出文脉系统上的定位;最上层则是对所处时代的回应,时代意识、精神风貌、人们追求的和关心的,以及创作主体对这一切的评价、态度。
一种语言的优质程度取决于描述的精度、广度和语言自身的内涵丰富度以及语言自身的美感。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个人的关注点主要在,实验一种能够更通畅的跟情感对接的笔墨方式,寻找一种能够跟情感体验相互生发并且可以丰富时代审美经验的语言范式。把自然造化与内心感受通过语言范式的重新塑形,转化为画面语言。如果说之前是以夹杂“引用”的方式借用历史表达心里有嘴上却难以说出的内容,那么现在则决定要完全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了。至于表达的如何,就烦请方家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