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人儿跳一曲Free Style! | 戏曲砖雕上的粉墨人生,你觉得OK吗?

时间:2017-08-26 10:34    机构:禾一美术     点击分享

跟着小人儿跳一曲Free Style! | 戏曲砖雕上的粉墨人生,你觉得OK吗?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1115 - 1234),是12、13世纪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在亡大辽灭北宋,入主中原后,金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投戈息马,治化休明”,至世宗大定年间(1161 - 1189)进入史家所谓之“小尧舜”时期。


在这段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北宋以来流行的市井文化在金代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尤以戏曲最为突出。

资料图(来源:山西省晋剧院)


山西地处金国腹地,戏曲艺术发达,大量出土的金代戏曲砖雕,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繁华。晋南地区出土的戏曲砖雕最具代表性,生动再现了金代戏曲的面貌。


日前(8.20),浙江省博物馆推出了“生死同乐——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展”。本次展览展出了78件(组)金代戏曲砖雕,全面还原了金代市井文化。


从跳舞、打鼓、吹笛到社火表演、竹马戏、狮子舞,还有生旦净丑的戏剧角色等等,这些文化记忆被能工巧匠雕刻在砖石上,恍若就发生在昨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些精美的砖雕,一同感受一下古时老百姓们的娱乐生活吧!



  边奏边舞,好不快活!


散乐百戏,是中国古代由民间音乐、技艺发展而成的多种艺术和娱乐表演品种的泛称,先秦以来绵延不断,正史、诗赋、笔记等记载甚多。


宋金墓葬砖雕中多有表现音乐舞蹈的“伎乐俑”。伎为舞伎,乐为乐工。根据乐器组合的不同,散乐可以分为两种不同形式:


一种以男子为之,有大鼓、腰鼓、笛、筚篥、拍板及舞者,其声激越,称为大乐。演奏者身着相同的“制服”,皆宽袖长袍,幞头(帽子)上往往会插着一大朵花......场景大概是这样子,感受一下 ▼

河北宣化辽张匡正墓壁画


不过,看砖雕上人物头顶的花簇似乎还要更大一点


另一种以笙、排箫、筚篥、嵇琴和方响为伍,其音清美,称为细乐,演奏者与舞蹈者皆为妙龄少女,其头饰及衣着均较秀美。


现在,有请我们的乐队上场表演!

乐伎——大鼓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40厘米 宽19.5厘米 厚6.5厘米

1965年山西省襄汾县荆村沟出土


圆形大鼓置于鼓架上,鼓手头戴花幞头,双手持槌,一手敲击,一手扬起,双腿微蜷,似乎正在蓄力以击出更响的鼓音。这一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说明了大鼓在演奏中具有统领其他乐器的作用。


乐伎——腰鼓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40厘米  宽19.5厘米  厚6.5厘米

1965年山西省襄汾县荆村沟出土


鼓手头戴花幞头,肩系帛带,身挎腰鼓,右手执桴上扬,正欲击鼓,左手抚另一侧鼓面,神情十分专注。


腰鼓,系于腰间,便于鼓者边奏边舞。腰鼓在中国乐器史,尤其是民俗乐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中国北方仍有各色各样的腰鼓演奏。



腰鼓两头大、中间细,在演奏时,往往还会在鼓身上搭一块布作为装饰。


乐伎——拍板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40厘米  宽19.5厘米  厚6.5厘米

1965年山西省襄汾县荆村沟出土


表演者头戴花幞头,身着宽袖长袍,腰束带,双手持拍板于胸前左侧,正在演奏。


拍板,为节乐之器,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唐代已广为流传,但只在民间流行的“散乐”中使用。


拍板有大小之分,大者九块板,小者六块板。宋金时期,拍板在民间说唱中普遍应用,是民间器乐组合“鼓板”中的主要乐器。今天所见的金代拍板形象,多为六块的小拍板。


乐伎——筚篥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40厘米  宽19.5厘米  厚6.5厘米

1965年山西省襄汾县荆村沟出土


表演者双手扶筚篥,正在吹奏。


筚篥(bì lì),形如唢呐而无喇叭口,是由古代龟兹人民发明的一种簧管乐器,其名称即由古龟兹语音译而来。筚篥是古代胡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在隋唐管乐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金代散乐中仍是常见乐器。


乐伎——笛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40厘米 宽19.5厘米 厚6.5厘米

1965年山西省襄汾县荆村沟出土


长髯飘飘的老者,颇有几分仙风道骨。手持横笛,鼓动腮帮,正在吹奏,形象惟妙惟肖。仿佛在问观众:“你们说,老夫我美不美?”


笛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在中国已有7000余年历史,因其声音清脆悦耳,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演奏的必备乐器。


舞伎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40厘米  宽19.5厘米  厚6.5厘米

1965年山西省襄汾县荆村沟出土


舞者头戴花幞头,上身着紧身衣,下身着裙,腰系革带,上悬銮铃。挥动双臂,正在翩翩起舞。舞者服饰装扮与伴奏者无异,其舞姿轻盈飘逸,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情。


金代散乐砖雕组合中,往往都配有一件或几件舞蹈砖雕,反映出当时演奏的目的在于伴奏,伴着乐声翩翩起舞的伶人才是演出的主角。



  男扮女装,吃瓜看戏!


社火表演是一种在节庆日举行的民间娱乐喜庆表演,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在祭祀场合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表演。


表演者或梳垂髻,或裹幞头,面部眉目均施墨勾画,神情诙谐;个个裸身披帛,束腰带,蹬黑鞋,步态踉跄;有的敲击铜锣,有的吹奏横笛,有的肩扛大瓜;扭腰摆胯,纵情舞蹈。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时火热的氛围,这是其中的四件——

社火表演——敲锣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24.6厘米  宽22厘米  厚5.5厘米

1981年山西省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一人头裹幞头,束腰带,蹬黑鞋,面部眉目施墨勾画,神情诙谐,步态踉跄。左手执一铜锣,右手执槌击锣,是社火表演中的伴奏人物。


社火表演——“乔宅眷”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25.3厘米  宽22厘米  厚5.2厘米

1981年山西省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表演者二人。一人男扮女装,披长发(或披巾),着长袍,右手以帕托腮,忸怩作态;另一人头裹幞头,步态夸张,擎伞随后。


当为“乔宅眷”场景。“乔宅眷”是社火表演中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一男子乔装为妇人,其他人围绕着他歌舞嬉戏,说唱玩闹。


社火表演——“村田乐”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25.2厘米  宽21.3厘米  厚4.6厘米

1981年山西省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一人肩扛大瓜,扭动腰肢,起舞作乐,表现农民喜庆丰收的场面。


“瓜田乐”是社火表演中的一种形式,以肩扛大瓜、载歌载舞者为主,场面喜庆,表现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反映出古代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景象。


社火表演——舞蹈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25厘米  宽23厘米  厚5.8厘米

1981年山西省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一人头戴幞头,面带喜色,扭动腰肢,夸张起舞,非常喜庆。


  你逃我追,竹马驰骤!


竹马戏,民间纸扎工艺与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民间艺人们用竹条扎成骨架,外蒙彩帛或彩纸,经艺术加工而成马形。


竹马的腰间留一自上而下的孔,套系于骑者的腰部。骑者亦步亦舞,同时伴以音乐与歌唱,形成一种饶有情趣的民间歌舞。


竹马戏砖雕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20厘米  宽39厘米  厚5厘米

1965年山西省侯马市65H4M102出土


四名童子各骑竹马打仗,身穿紧身衣裤,三人头裹英雄巾,一人戴“瓦楞盔”,各人手持兵器,矛、槊、盾,分作两伙,正在打仗。右二人败退,左二人追击,胜负可分。


竹马戏砖雕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20厘米  宽39厘米  厚5厘米

1965年山西省侯马市65H4M102出土


四人骑竹马对战。皆着紧身衣裤,脚穿筒靴,头饰有的挽髻,有的扎巾,作武士装束。前排两人,坐骑头左尾右,左边一人右手持锏,左手持盾抵挡,右边一人双手持矛刺击。后排两人战马相向与前排相反,左边童子举剑奋战,右边童子回身持盾挡剑。


上面这批竹马砖雕,其画面皆为两军交战图。每组有四名童子,胯骑竹马,翩翩起舞。竹马精雕细刻,鞍勒俱全,胫系缨穗,项戴串铃,竖耳扎尾,神态机敏,形象生动逼真。



  生旦净丑 粉墨人生!


金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能代表金代戏曲主流的是民间杂剧——金院本。金院本演出流行和繁盛的中心在山西南部地区,戏曲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开始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影响。

杂剧——副净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66厘米 宽26厘米 厚17.5厘米

1979年山西省稷山县苗圃M1出土


牛耳幞头,加抹额,左衽衫,袒腹露胸,左手当胸,掌心朝外,右臂下垂,顿首含笑,面目滑稽,为副净色。


副净,宋杂剧、金院本中假装憨愚,制造笑料的角色。表演中常以滑稽的扮相和踉跄的步态引人发笑。


杂剧——装孤色  

金代(公元1115 - 1234年)

高38厘米  宽16厘米  厚8.5厘米

1979年山西省稷山县化峪M3出土


戴尖帽,穿圆领长衫,腰束带,右手食指指着自己的眼睛,好像在向边上的人“翻白眼”,似在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


装孤,宋杂剧、金院本中扮演官员的角色,由唐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化而来。



/



大量带有戏曲表演场面的金代墓葬砖雕,现在仍然遍布于晋南一带的地上戏台建筑。


纵然相隔了近千年时光,依旧能感受彼时的热闹喜庆,如今再看这些砖雕你是否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呢?

=

山西省稷山县化肥厂南壁戏俑


生死同乐——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展


8.20 - 9.17

浙江省博物馆

孤山馆区精品馆


上一篇:宋代斗茶,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下一篇:世界最著名的15座雕塑,时间令它们更唯美!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