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8 11:34 机构:比玉堂 点击分享
冬天看雪真不需要去雪乡,这里就有古往今来最美的雪景!
最近,
小编发现雪乡经常上头条
但是,具体因为什么事情上头条,
作为一个和谐而热爱艺术的青年,
小编还真的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不会说出来的——
对南方人而言,
冬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北方看雪,
而对北方人来讲,
冬天最大的乐趣则是看南方人来北方看雪——
其实,
看雪还真不一定得跑去北方,
更不需要去什么雪乡,
这里就有古往今来最美的雪景——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
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王维之后,历代许多名家都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
五代 巨然 《雪图》
本幅画构图大致可分为三景,主山双峰屏立,雄巖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幽深的北地景致,俨然具有北宋气度,而两侧锯齿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中景楼阁隐现山石间,客旅行於山径上,近景则画河岸两侧,枯枝树石。山石皴法及造型似从披麻、卷云皴而来,林木方面,松针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
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梁,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这渔民的劳作和整个画面的阴冷荒寒气氛之对比,令人玩味。后段的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水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可以见出李成的影响。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该图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堪称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南宋 马远《晓雪山行图》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勾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
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
元 姚廷美 《雪山行旅图》
从布景上看,作者延续了北宋山水画可居可游的构图方式,把人与山川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凉感。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是画面充满生机,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在笔墨技法上,山石只用了很少的勾勒,以淡墨为主,大面积的山体是留白的,或是只有一层淡淡的墨痕,其着重点在山阴处,从浓到淡的层层渲染,使整体山川深邃而迷蒙,山头的浓墨苔点,也是山川更有精神。树则主要以勾勒为主。
全图还有一个刻画极精细处,即溪口,它也为暗淡的冬景增添了生气。此外,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与天空都以淡墨晕染;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明 戴进 《雪景山水图》
此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仔细看庭院的屋中有几人正在下棋或玩耍,院中一人正在扫雪,路上一主一仆正向庭院走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一个“闲”字。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明 钟礼 《寒岩积雪图》
季节的变化,为大自然改换面貌、增添新色,冬天时万物凋零,呈现一片幽寂的景象,最适宜入画。画中白雪覆盖了整个溪岸与山峰。长松挺立在庭园中央,屋宇周围处梅花绽开,在静谧的气氛中增添生气。屋内坐着两位秉烛谈心的文人,微弱的烛光,也为幽寂昏暗的景色带来丝丝地暖意。描画冬景山水,最常用的技巧是“借地为雪”——即以预留的画绢底色做为白雪,然后在天空水面与山坳处,用墨渲染,衬托白雪皑皑的效果。本幅就将浓密粗黑的线条,聚集在山石侧面,使皴笔与造型狭长的岩石相互平行,让整幅画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明 吴伟 《灞桥风雪图》
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明 王谔 《寒山图》
此图画突兀雪山,巍巍峨峨。古树盘错,叶多凋零。山道上行旅者趱(zǎn)行。山石多作斧劈皴,间以粗笔横斜扫擦,笔力劲健,笔触清晰,深得宋人画法。树枝瓷意挥毫,笔墨飞动而刚健。树上一片寒鸦,打破了深山的寂静。危崖殿堂,经营亦妙。全画气势宏伟,写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严寒之间而具浓厚热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简洁而意境高深,可视为明代时代风格较典型的一件作品。
明 蓝瑛 《溪山雪霁图》
画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盖,枝桠彷佛披上白衣,展现万千姿态。山巅和脉岭及岩石缝隙,则布满了银白色晶莹闪烁的苔点。蓝瑛在画中运用石青、赭石、白粉不同的颜料,让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表现雪后放晴山景瑰丽的景象。画中央有一条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着红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着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
清 王时敏 《仿王维江山雪霁》
画家时年七十七岁。图上山岩有着倾斜的走向,构成奇特宏伟的山形,充满动势。全画多勾染少皴纹,画树以细笔勾勒,设色以石绿、赭石、白粉为主,正是画雪景之古法表现。此幅画笔墨清润,设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绿没骨山水画的抒情特质。
清 石涛 《雪景山水图》
此幅雪景山水册页,属石涛十二开画页中画法最为怪异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漓水墨涂抹,墨色翳润,山峦皑皑白雪,用极简括皴笔草草舒写,笔断意贯,气脉成章,显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树叶苔色,以阴阳衬贴法概写,点中夹水夹墨,一气混杂,如缨络连牵,浑融透明,使整个画面景物给人以萧疏寒冽、沉寂明净的意象。
清 弘仁 《西岩松雪图》
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更多雪景图欣赏:
范宽 《雪山萧寺图》
吴湖帆、范华原 《万峰积雪图》
唐寅《 柴门掩雪图》
马远 《雪滩双鹭》
董其昌 《峒关蒲雪图》
王 翬《 仿李成寒林雪景图 》
王翚 《仿李成雪霁图 》
郭熙 《雪山图》轴
郭熙 《关山春雪图》
许道宁 《关山密雪图》
许道宁 《雪溪渔父图》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戴进《 踏雪寻梅图》
戴进《 雪夜访戴图》
文徵明《 雪景山水图》
文征明 《寒林晴雪图》
文徵明 《关山积雪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