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时间:2018-07-25 10:49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黑暗中的生命” 都从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角度,剖析博物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北京中间美术馆的“跃动的音符:厐壔新作展”以庞薰琹之女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重访与研究的案例之一。 

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特展

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展期:2018年7月17日 - 10月21日

票价:免费

点评:展览实际聚焦的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亚洲文会博物院这一支的历史,所做的努力也是在竭力复原其鼎盛期的收藏面貌。展览只是一个引子或序曲,更多的内容在展览之外。

评星:三星半

溯源中国博物馆早期发展史,比较统一的认知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诞生于上海。徐家汇博物院与亚洲文会博物院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最早的两座博物馆(至于谁先谁后,学者们仍难有定论)。前者由法国来华耶稣会神甫韩伯禄(Pierre Heude)于1868年在法租界创建,1930年后迁入震旦大学更名为震旦博物院,1952年因机构调整而关闭。后者始建于1874年,是英国的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在上海创设的博物馆,以收藏自然历史类标本和艺术人文类文物著称,1952年文会关闭,藏品移交上海市文化局。南通博物苑则被定位为“我国博物馆史上最先的一页”,由实业家、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其身为“第一座国人独立创办的博物馆”地位难以撼动。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亚洲文会博物院开幕展览现场

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如其展览名称所言,饱含着美好的初衷和巨大的“野心”,希望对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史进行溯源,然而它实际聚焦的是19世纪 70年代出现的亚洲文会博物院这一支的历史,所做的努力也是在竭力复原其鼎盛期的收藏面貌,观者可以从中接收到那个时代隐约传递出的西方的科学和博物理念的启蒙思潮。不过对于中国早期博物馆多点发生的复杂面貌展览似乎无力也无意触及,作为一名观众,觉得该展的意义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引子或者序曲,引出人们对于该话题的关注与思考,具体想要研讨或解答什么问题,还是要寄希望于其后展览配套的学术研讨会。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商 兽面纹鼎

另外作为由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跨界合作的一个展览,希望在“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方面有所呈现和突破,但是就展览本身呈现出来的效果而言,除了展览主线可以统一在亚洲文会的馆藏和历史这一脉络之外,“科学”和“艺术”似乎并未碰撞出什么新的火花,三个展厅,还是自然标本的归自然标本,考古艺术的归考古艺术。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大熊猫生态景箱

不过作为接收了徐家汇(震旦)博物院和亚洲文会博物院自然标本主体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而言,其精选的展品自然也是不乏看点的,更有诸多创下多个中国乃至世界之最的展品——世界最早的白鳍豚完整的骨骼标本、中国最早的兽类标本——采于1871年的金钱豹标本;中国收藏最早的大熊猫标本,以及采用当时世界最前沿的展示方式——生态景箱;不过相较上海博物馆灿若繁星的古代艺术珍藏而言,该展上的展品更多只是为了配合复原当年亚洲文会博物院的旧藏而挑选的展品,限制颇多,并且最终只找到五六件当年亚洲文会的旧藏,其余是根据史料找到的比较接近的文物。

黑暗中的生命

地点: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

展期:2018年7月13日-2019年1月6日

票价:11.5镑

点评:“黑暗中的生命”展是一场现代沉浸式装置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量馆藏生物标本的绝妙结合,从碧雅翠斯·波特式的狐狸和猫头鹰,到尖叫的蝙蝠和洞穴巨蟒,如此画风突变只留下你呆愣着宛如一条深海鱼。

评星:四星

当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策展人们还在布展的时候,他们关注的只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一段探寻地球上最极端生态环境的旅程。然而,展出时间恰逢12位泰国少年与他们的足球教练被成功救出,这使展品之一的一件洞穴潜水员模型顿时成为了一尊当代英雄雕像。展览向观众展示了在解救野猪足球队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业尖端设备。洞穴历来被认为是地球上鲜为人知的地下王国。其中,只有近10%的洞穴在雨水侵蚀石灰岩的作用下显出地表为人知晓。正因如此,洞穴潜行的难度和冒险程度堪比太空航行。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展览中展出的潜水员形象

“黑暗中的生命”展是一场现代沉浸式装置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量馆藏生物标本的绝妙结合。曾经,这些或是腌渍或是填充保存的生物被展出在美轮美奂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中。后来他们多被存放起来或者仅能通过幕后游览观赏。但为了此次展览,生物们被释放到人工的野生环境中。

展览进口处的布置具有碧雅翠斯·波特的风格,獾、狐狸和猫头鹰标本营造出轻松娱乐的夜间自然场景。随着脚步渐渐深入,穿过黑色山洞里尖叫的蝙蝠和装满墨西哥利乐鱼的水箱,最终到达鲸鱼生活区域之下的深海最底端。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碧雅翠斯·波特风格的猫头鹰标本

如果洞穴探险已经足够神秘和刺激,深海仍是地球上最脱离尘世的生态环境。展方将带有多媒体特效的兵工厂改建成海底深渊,使人仿佛置身于BBC纪录片《蓝色星球》中。一束束炫目的灯光在黑暗的环境里摇曳闪烁,抬头看让人感觉像是漂浮在深海,被一群群生物性发光的生命所包围。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展览现场

此展在营造自然纪录片般绝妙效果的同时,其科学性也不容忽视。诱人的摄影作品和壮观的鱼群盛宴影像让人不禁对背后的拍摄者浮想联翩,更不用提这些美丽景象背后的意义。在这里,所有的图像资料和玻璃罐里的生物都货真价实。潜水器拍摄下的录像片段未经任何处理: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录像里的海水充斥着尘埃和浮游生物,甚至还可以听到机器人控制台叫道:“我的妈!一头鲨鱼!”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展览现场

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只是适合家庭游玩的景点,更是前沿科研基地。正如这次展览所呈现的,博物馆的研究员们近来在研究上实现了惊人的突破。奇形怪状的深海热泉和栖息在此的白色无视觉甲壳纲动物群落看上去仍保持着远古形态。然而,研究员在对远古热液动物群和如今寄居在此的生物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些生物的形成远比想象要近,且它们仍在不断进化中。

艺术和科学在这次展览上得到了完美结合。看完后的你定会像深海鱼一样,长着嘴,呆瞪着眼,为生物发光所深深着迷。

跃动的音符:厐壔新作展

地点:中间美术馆(北京)

展期:2018年7月14日-11月11日

票价:10元

点评:具有回顾展意味的“厐壔新作展”呈现了84岁艺术家跨越七十年的创作,作为“艺二代”(庞薰琹和丘堤的女儿),又作为中央美院的教授,厐壔在特殊家族史和学业史背景下塑造出的个人艺术和设计才能。但从策展角度而言,展览追逐了自己的叙述逻辑与美学展示,而忽视了针对观众的艺术家简历式导览。

评星:三星半

纵观展览,厐壔真正的新作只有2017年创作的10幅左右的“色阶的变化”系列,以及2018年的一件视频作品《跃动的音符》(和展览同名),这在跨越艺术家70年创作的、涵盖60余幅体量的展览中,仅仅是一小部分。我想,这里的“新”应该是将艺术家80年代以来的作品都视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新的自我突破。作为体制内的油画家,厐壔在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还因一张绘制漓江风景的略微有抽象意味的绘画,受到美院内保守力量(如江丰)的批评,指责她脱离了现实主义。回首起来,80年代的艺术史好似被年青一代力量汇聚而成的“85美术新潮”所定义,但是在更加广泛的艺术世界,不同群体亦在不同环境和压力下做着个人的努力——而无疑,彼时中年的、在美院任教的厐壔便是突破者之一,做出了新的尝试。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1981年遭到江丰批评的《漓江行之二》

受父亲庞薰琹的影响,厐壔自幼除了油画,还受到了设计和音乐的影响。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便是一层的设计展厅。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厐壔设计的衣服,她本人身着衣服的照片;还有她设计家具、橱柜的手稿,以及自制的椅子等等。此外,她的色彩和她热爱的音乐汇在一起,给展厅带来悠扬的旋律,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完美和艺术作品融在一起,真实还原艺术家的创作和生活的不可分离。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迷人之处,有的在展览之外

设计展厅,展示了衣服、家具、油画、视频、手稿、照片等

本次展览的叙事顺序也值得玩味。对于回顾展,我自然期待着类似于“童年教育”、“青年学习”、“中年变法”、“老年熟成”的时间顺序,但此次展览以对称、折叠的展厅空间展示艺术家跨时段的创作。这对不熟悉厐壔的人阅读她的一生是一个挑战,但是或许,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生涯确实自然天成、混而为一,并不适合研究者强硬割裂出的分期?

普通观众对个展的期待,总是离不了艺术家的人生分期和一刀刀切下去的时段与其中的线索。但是,厐壔个展从策展角度而言,追逐了自己的叙述逻辑与美学展示,而忽视了针对观众的艺术家简历式导览,以介绍其人生与成长经历。如何在美学中孕育教学,如何平衡展览的叙述条理以及展览的形式呈现,当是我们可以反思的问题。


上一篇:中国古代帝王书法,各领风骚!
下一篇:类型丰富多元树立民族风格 对中国动画有信心也有耐心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