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这十年:漫画作者的春天来了,只是早春还有点儿冷

时间:2019-03-22 14:43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3月16日,首位荣获日本国际漫画奖的内地漫画家尹川和漫画家、资深漫画编辑雨谷一起,就漫画创作和国漫十年来的发展等话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漫画作者的春天到来了,只是早春还是有点儿冷。”雨谷说。

“我在小学馆见到一些资深编辑,像《犬夜叉》的编辑和《机器猫》的编辑,他们和我说,中国有很多漫画家画得非常好,但不会讲故事。”3月16日,在三里屯Page One举行的“漫画是所有人的青春——《逝》分享签售会”上,尹川和大家谈起他的作品《逝》获得日本国际漫画奖后的东京之行。

1984年生于山西的尹川,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08年,他的漫画《逝》获得日本国际漫画奖银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日本国际漫画奖的内地漫画家。《逝》讲述了一个以音乐为志向,但渐渐在生活中失去了热情和活力的年轻男子如何在一个女孩儿的促动下开始改变的故事。在《钓鱼迷三平》的作者矢口高雄为《逝》所写的序言里,他这样评价《逝》这部漫画:“我作为评审委员第一次接触到,便深深地被他那精湛的画功,以及作品中全新的、带有难以言喻的倦怠气息的剧情震撼了。……中国的漫画作品已达到如此高的境界,还是让我感触颇深。”

2018年,尹川为《逝》创作了一部后续故事《拾》,收在新版的《逝》中。《拾》讲述的是《逝》中的男女主角在十年后的一次偶然重逢。3月16日,在新版《逝》的分享会上,漫画家尹川和身兼漫画家和漫画编辑双重身份的雨谷,就漫画创作和国漫十年来的发展等话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一个好的漫画家,画画只占30%

《逝》获奖后,尹川去东京领奖。在小学馆的漫画编辑部,他见到了一些资深漫画编辑,比如《犬夜叉》的编辑和《机器猫》的编辑,他们说中国的漫画家,有很多画得都不错,但不会讲故事。“想做一个好的漫画家,画画只占百分之三十,还有百分之三四十是你的剧本写得好不好,另外更重要的就是你会不会讲故事。”尹川说。

在尹川看来,从写好剧本大纲,到漫画创作完成,中间的四个步骤——分镜、画草稿、画线稿和上色——以分镜最为关键,也最为困难。因为分镜决定了如何以图像来叙事。“《逝》的分镜我当时画了差不多五六遍,总是不断推翻自己。”尹川说。

尹川为《逝》所画分镜图。

尹川建议漫画新手可以从写分镜头的剧本开始练习:为一个人物不超过两个、体量不超过八页的漫画写分镜头剧本。首先写出故事大纲和世界观,之后要细致地写人物小传;人设方面,服装、道具和场景都规划好,之后就是按页写分镜头剧本了。比如故事是8页,每页有5格,那么第1格里可以写,人物:A,场景:卧室,再写上人物A在做什么;第2格,空镜,比如是Page One的门口;第3格,人物:B,场景:街道,人物B开车驶过。这样逐一写好每一格的内容,就有了场景设计和人物设计,之后就只是画了。

“画漫画没有捷径,练习越多越好,此外就是多看电影。”尹川说。

《灌篮高手》教会我们失败

尹川得益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不仅是讲故事的方法,他从广泛的观影中明确了自己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理解,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世界观”。

尹川坦陈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喜欢灰色调子的东西。电影学院的求学经历,让他接触到很多使领馆提供的文艺片——电影学院自己翻译了字幕,放给学生看——法国的、比利时的、俄罗斯的、伊朗的等等,这些影片的生活气息非常吸引他。内地电影中,他最喜欢的是王小帅、贾樟柯这些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他认为这些电影更真实,而真实的才能有力量。“我想要的是‘灰色’,灰色是最有深度的。我想要抛出问题或者捕捉生活的气息,而不是将某一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尹川说。这也是《逝》打动矢口高雄的“倦怠气息”的由来。

尹川漫画《逝》的内页。

在尹川看来,《逝》这部青年向的漫画和大多数青年向漫画一样,是不太“二次元”的。二次元中的人物过于扁平化,而青年向漫画中的世界观则与现实贴合得比较近,是可以在现实中成立的。

这种对于呈现真实生活的追求甚至在《逝》的细微处也有体现。有观众问为什么作品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尹川说因为现实生活里很少会有人物自己提到自己名字的场景,而他又不喜欢很多漫画那种人物独白式的开场,交代自己的姓名、年龄和职业,“名字并不重要,”他说。

“我在创作《逝》的时候,想要传达的一个理念是:人必须要失去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东西,什么都想要的人是幼稚的。”尹川说,“《灌篮高手》教给我们的是失败,所以它是成功的。”

漫画家的春天到来了,

但早春还是有点冷

尹川2008年获奖的《逝》和收入新版《逝》里的《拾》相隔了十年,谈到过去十来年间国漫的发展,身兼漫画家和漫画编辑两个身份的雨谷有很深的感触。

雨谷入行的2006年还是《少年漫画》和《北京卡通》这类杂志的天下。因为杂志体量有限,一本上面只能同时刊登七八部作品,要想上刊,除了实力,还需要人脉和运气,新人想出头非常困难。

此外,当时所有漫画杂志面向的都是少年儿童、初中生,最多兼顾高中生;很少有杂志的定位是给高中生以上的读者阅读的。少女漫画、少年漫画一统天下,青年漫画的作者没有什么生存空间。“我们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自己是画青年向漫画的独立漫画人,为什么是独立的呢?因为没人要。”雨谷自我调侃。如果画得特别好,也有一个出路,就是给法国方面供稿。稿费大概是一页三千到四千,但因为对作品的画工要求高,一年只能画十几页。

雨谷为小说《武道狂之诗》所画插图。

2011年前后,出现了两本青年向的漫画杂志——《国人志》和《锋绘》,改变了少年漫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因为当时市场不够成熟,单靠卖杂志很难生存,《国人志》只出了七期,而《锋绘》也只坚持了两年。但当时这两本杂志聚集了国内的一批好手,像陆明、张晓雨、黄嘉伟,还有尹川,“现在都是大神级的人物了“,雨谷说。

同一时期,网络漫画开始出现,有妖气和纵横漫画是当时的两大平台。每个平台可以同时刊载30余部由平台支付稿费进行创作的作品,这大大改变了纸质杂志时代限于体量,新人难以出头的局面。平台付费资助创作的作品而外,漫画家也可以进行自由创作,平台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但在网络平台上刊载漫画,作者的收入相对于杂志要低一些,大概只有三分之二。

不过,网络时代也有网络时代的问题。因为中国读者一直不习惯付费阅读,所以漫画网站的运营非常困难,完全是靠资本投钱来维系。直到2014年、2015年的时候,情况才发生改变。在有妖气上连载的《十万个冷笑话》出了剧集、大电影、舞台剧,还有周边授权,打通了整个产业链。“这还是拜斯坦·李和漫威所赐,”雨谷说。漫威作品的电影改编,让中国电影界意识到电影不光可以从小说改编,漫画也可以是改编的来源。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出现了IP这个词。”雨谷说。当时网络漫画平台的作者收入大幅度提高,有些平台还会和漫画作者签一个100万的合同——只要作品被影视公司看中,平台就预付给漫画作者100万,此外还会有后续的分成。但是,网络平台时代对作者的更新频率要求更高,一般是周更15页,最低标准也要月更三回。收入方面,2015年,周更15页的作者月收入可达一万以上。

IP热潮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漫画市场,各种漫画平台和漫画工作室纷纷出现。有些平台的编辑甚至不审稿,只要作者有稿,就能拿到钱。因为那时各平台都在做量,数据要好看,以便进一步融资。也是在同一时期,手机移动端上的漫画平台也出现了,最早是“快看漫画”;漫画由页漫变成了条漫。

现今则是去平台化的时代,漫画作者可以不依靠任何一个漫画平台,自由创作。一个人可以在豆瓣、微博或公众号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自己运营自己。“漫画作者的春天到来了,只是早春还是有点儿冷。”雨谷说。


上一篇:“祈福纳祥——辽宁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精品展”在京开幕
下一篇:“祈福纳祥——辽宁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精品展”在京开幕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