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江,1974年出生于湖南醴陵,2006年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者,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画院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实验绘画教学、创作、研究。
艺术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要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感悟。让我们怀揣着一张纸上路,管它是泛黄的,还是新的呢?看云舒云卷,花开花落。记得录下旅途的点点滴滴,还有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感动过我们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成为生命中一道无法磨灭的美丽的风景。
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家张振江以《在路上》为题出版其近期的油画写生作品便别具深意。
“在路上”,这个名词曾经引人无限遐想。中外文学和电影里不知有过多少关于路途的作品,例如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所创作的《在路上》,这不止是一次旅行,更多的关于人生的追求。
正因为如此,“在路上”这个词,或许给予了张振江思想上更大的自由,使得他在赋形上更加的随性奔放!
作为长期进行综合材料实践的艺术家,张振江是如此重视笔触以及材质语言的物质性给人带来的感受,但是他又不是一昧地钻到材料肌理效果的泥塘去。他非常注重形式的美感,形与形的关系,色与色的渗化,随着他的感悟畅快淋漓地铺陈开来。虽然是写生,但是他并没有受制于眼前之景去做笨拙的描摹功夫,因为在现代艺术者看来,精确再现束缚了人的审美经验,只有破除形象的肖似才能解放对物象的感知力和传达最深沉普遍的情感。很显然,张振江更多的倾向于自我感知的自由发挥,但是他又没有走向绝对的抽象,他的画面还是有比较明确的形象,只是他不拘于形象。我觉得,他在有意识地构建起具象与抽象、三维与二维之间的桥梁,这里面驱动的不是某些理性的规则,而是情绪的流动、节奏的跳跃,脱离形象的牵绊,却又因形象而受到激发。
因此,张振江的写生不是一般概念的写生,而是经由对象的激发而构筑的一套具有自我心象的图像系统。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些是关于运动的途中之景的,他不是要捕捉一个清晰准确的景观,而是希望传达行进中的、不安定甚至有些眩晕的感觉。景物似乎处在他以笔触构建的流质化的状态之中,像使用了滤镜一样的朦胧梦幻。比如在《涂之一》《涂之六》中,画面中间是影影绰绰的公路景观,但画面四周却变成既像汽车视窗又像流质色块的“取景框”,造成内外空间迅疾伸缩的震颤感。
我想,张振江的意象油画作品带给我们的不是终极答案,而是不断思考!“万物静观皆自得”,其中也许什么都是,也许什么都不是!诚如西方现代绘画大师、立体派画家乔治.勃拉克所言:艺术的唯一价值,在于那些不能言述的。
艺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张振江老师风景油画作品展的开幕式
张振江老师发表讲话
剪彩仪式
张振江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合照
张振江老师的一些作品
《夕阳下的巴黎圣母院》创作于2015年,60cm*50cm
《凯旋门之光》创作于2015年,60cm*50cm
《夕阳下的四九老街》创作于2014年,100cm*200cm
《阳光下的广海渔船》创作于2016年,80cm*100cm
第1章节 | 在路上.张振江风景油画作品展 3分55秒 |